魏晋南北朝:“品”与 “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

2015-10-24 22:41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魏晋南北朝:“品”与 “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的数量众多,且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有大量伪托的赝作,也有一部分较为可靠的传世名篇。比如,传为王羲之的 《记白云先生书法》、《笔势论十二章》等,显系伪作,自唐代如孙过庭 《书谱》以来即有定论,直至今天,还很难找出它不是托名伪作的证据。当然,从魏晋、南北朝分别来看,南北朝的书论可靠的较多,而东晋因为有一个书圣王羲之名头甚高,又加之自唐以来推崇备至,自然易为后人借名托伪。要清理这一时期书法理论,是一部严肃的书法理论发展史所必然要做的工作。但限于传世资料太少,要清理又往往使人望而却步,徒叹奈何。我们所谈的是书法批评史而不是理论发展史,因此我们可以从整理观念入手,将那些目前限于条件还无能为力的研究课题暂时先挂起来,着重讨论一些有价值的观念现象。当然,对传世文献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态度,将确定是假托的先行剔除,对于真伪参半的文献,则剔除其没有观念价值的一面,对当时可能拥有的思想、观念作一清理与展开。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我想在目前,这也是唯一可行的、迫不得已的办法。
书法创作与风格史上的魏晋时代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时代,理论、批评史上的魏晋时代,传世篇目的可靠程度也有很大问题。东晋时代传世名篇中,以王羲之与卫夫人的论著最为引人注目。王羲之的情况既如上述,卫夫人的情况则稍有不同。《笔阵图》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托名,更有以为唐太宗时所作,但因为其流传甚广,因此它又已成为既成事实并构成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影响很大。此作在内容、叙述方法上甚有特色,因此,我们姑且将它系于卫夫人名下。在西晋索靖 《草书势》、卫恒 《四体书势》等书赋、书史以及蔡邕的 《九势》之后,《笔阵图》的成功价值,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也是具有充分的批评史意义的。
《笔阵图》的侧重点放在对线条的研究。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即是出自卫夫人的 《笔阵图》。从蔡邕到卫夫人可以形成一条线,那么从 《九势》到 《笔阵图》也是技法理论系统的一条线,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它意味着书法的创作和书法的实践成果在逐渐地被积累起来。蔡邕的 《九势》谈到的是具体的技法,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讲的是技巧,这个技巧感觉是以一种平白的语言来叙述的,但到 《笔阵图》“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这样的话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主体的观赏的感觉。两种感觉显然不一样,而 《笔阵图》所采用的语言也是一种比喻式的,这种比喻式的语言比较接近于书赋的方式,只不过不采用赋体而已。两者相比,还可看得出汉、晋 “书赋”与 《笔阵图》之间特别在技巧理论方面的一脉相承。后汉时期的 “书赋”与两晋时期的 “书赋”的内在承传痕迹据此也隐约可见。它们都强调一种感觉与形象描绘,“高峰坠石”也还是一种比喻,和平白的直接的叙述,如蔡邕 《九势》的藏头护尾相比,还是不一样。
除了用比喻的方式作技法的概括和叙述之外,卫夫人还谈到了其他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观点,比如,她认为 “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意”是构思、立意,应在前,用笔应在后,这区别阐述了书法创作中意与笔的关系,可被看作是书法走向自觉的初步前提,像这样的前提,并不是随手即可得到的,这是第一个结论。
其次,我们可以把这个 “意”看作是一种创作的构思。这是今天的看法,在古代特别是注重技巧方面的时候,它却可以指基本的法度认识。可不可以这样说,是先有了法的规定的认同,然后才能有法的执行。意前笔后的 “意”,指的是基本法则技巧和立足于其上的创作构思,它意味着当时法度已经确立。这是第二个结论。法度的完备从历史上说应该是在唐代,于是,卫夫人的 《笔阵图》后来引起了各种争议。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有人认为 《笔阵图》实际上是经过了唐代人的改造。比如,唐大宗讨论书法时,常常喜欢用打仗来比喻书法,所以后人认为卫夫人 《笔阵图》可能原来没有,只是唐太宗自己写了以后假托前贤的理论;或者也有可能原来是卫夫人写的,但这个名字是后来给取的;或者是后来人在文字上作了一些改造……无论它是出于唐代人之手还是经过唐代人的改造,从此文用比喻的方式对线条进行阐述与关注的种种现象来看,我想,说卫夫人原文存在,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唐代书法理论如果是研究线条的话,不可能绝对采用这样的方式,而是要比它成熟得多,老练得多,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比喻的描绘方式。比喻的方式是汉晋书赋特有的,并随着赋体文的逐渐消失而衰退。到了唐代,这种文学现象没有了,当然不会再出现重蹈旧辙的情况。所以我想,也许这个七条 (即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是卫夫人原有的,而前后的文章可能是追加的,题目是追加的也未可知。
卫夫人的 《笔阵图》除上述特点以外还有整篇文章都具有教育意义
卫夫人的 《笔阵图》除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整篇文章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前面所说,汉以前的六书理论、“六艺”都具有教育功能,这一特点与我们对 “前书法理论时期”的基本估价比较吻合。比如她在文中谈到:“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这样的立场,基本上是教育的立场。因为是从教育的立场看,《笔阵图》特别是七条也许在当时是作为技法规范,供学艺者练习写字用的。我想这一点和蔡邕的立足点,甚至与汉晋 “书赋”的立足点是大不一样的。
研究 《笔阵图》的价值所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对线条的重视,依我们对六书理论的研究,是区别于一般的结构分析的。结构一般较易指向文字的易读易识性,在 “前书法理论时期”尤其如此,而线条研究却是多指向书法艺术表现方面的内容。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因此从蔡邕 《九势》到卫夫人 《笔阵图》的线条研究,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意识的一个显著标志。卫夫人之所以会对七条即七种笔划作如此形容与描绘,显然是基于线条美的感受。我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感受,能从抽象的一根线条里发现万岁枯藤和百钧弩发,这还不是一种审美感受吗?而更有价值的还在于,比起汉晋书赋的纯粹具象比喻来,《笔阵图》的比喻已经具备了一种上升到抽象的能力,如 “万岁枯藤”既是指形也可指质,而百钧弩发、高峰坠石又是指其 “势”,因此,它并不简单地以具象的动物或自然事物作表象的描绘,而是在描绘中作某种较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蔡邕的 “自然”、“阴阳”、“形势”是在具体的技法解说中以论证作抽象法则把握,而卫夫人却是用具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原理与感受。相比之下,她更易于被淹灭在众多的书赋之中,但也正因其易被淹灭,因此她的价值就更易于展示出来。
当然,《笔阵图》中还对笔、墨、纸、砚等进行了讨论。我想正因为谈的是技法理论,于是有必要对工具也进行详尽讨论。它足以告诉我们,对书写工具的研究在当时已有相当水平,如对砚的要求是 “浮津耀墨”,对笔的要求是 “锋齐腰强”等等,这些都是研究文房四宝的先例,比起宋人苏易简来,可是早得多了。至于谈到鉴与写的关系、骨与肉的关系、力与筋的关系、意与笔的关系,皆有上乘的论述。正因其成篇早,在众多的书法理论中,显得特别具有鹤立鸡群的价值。我认为,《笔阵图》是书法批评史发展中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章。特别是南北朝,整个书法批评的风气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首先表现为新的批评方法与批评观念的崛起,而它又集中出现在南朝这一文化繁庶之地。六朝时的书评和书品的崛起,为我们打开了书法批评的新天地。比较重要的有庾肩吾的 《书品》;袁昂的 《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的 《古今书人优劣评》。这些我们要重点讨论一下,因为它是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出现的。这种批评模式,既不像汉代的 “书赋”,亦不像《非草书》式的专论;既不是从审美角度对技巧与形式的潜心研究,又不是纯粹的个人主观的欣赏感受。
首先讨论一下庾肩吾的 《书品》。
《书品》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一个整体的文化现象的投射。我们讲书法史时谈到过,从后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 “九品中正制”的体制,它本来是一种政治体制的问题。政治上提拔、推荐官吏,采用的是清议与品第的方法。有很多豪门大族的名士在一起讨论,觉得谁水平学问不错,谁的道德文章很好,于是就推荐他出山做官,这样的清议方式是中央政府无法控制的。当时社会对名士特别尊重,所以从社会机制立场上看,采用 “清议”的方式非常有效。这些士大夫、名士跟朝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名士也就是当时士族知识分子要维护自己独立的地位,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必然会与朝廷的旨意产生某种分歧与冲突,形成种种社会矛盾。到了曹魏时代,曹操首先提出,由朝廷委派一批中正官来控制清议,一则不让其随便 “清议”朝政得失,以免带来麻烦;二则选拔官吏都由中正官来作评论,分成三品九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这个 “九品中正制”出现之初还有积极意义,因为打破了豪门大族的控制。倘若纯是依靠清议,会使品诠官吏的过程变成豪门大族进行门阀袭断的过程。清议必须依靠很多名士,这些名士出身豪富,他们互相提携,结党营私,使社会政治体制变成一种门阀意识极强、豪门大族控制而不容平民染指的格局。这种格局对朝廷控制不利,也对曹魏时代打击豪门势力的总政策不利。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朝廷便委派中正官去控制清议。中正官必然代表朝廷的旨意,不让豪门大族进行十分腐败的权力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对鼓励平民参与政治,打破原有的腐朽机制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魏晋南北朝:“品”与 “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