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时期的刻石书法

2015-10-27 10:10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三国、两晋时期的刻石书法
    魏晋时期从公元220年曹工称帝开始,到公元420年东晋结束止。在这2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书法进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草、行、楷这几种新书体彻底挣断了隶书时代的束缚。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行、草、楷书体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魏晋的书法完全走向自觉阶段,书法成为整个社会热衷于追求的对象。在这种强劲的势头和前所未有的人文环境下,书法艺术不断创新,得以扎实稳健的发展。
    钟繇在将汉隶转向魏普楷、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卫氏、王氏家族学习他的笔法。王羲之承钟a、张芝的遗续,使楷、行、草推向历史的高峰,开创流美的江左书风.王献之在其父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其行草更见神骏秀逸,雄姿英发。以这三人为代表的魏开书法有力地推动了后世书伙的发展。

三国、两晋时期的刻石书法
    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天下凋敝,禁立碑。晋武帝咸宁四年又因为立碑为表私美而禁立碑。由于屡次禁碑而石刻甚少。曹魏碑刻中比较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图41)。此二碑与东汉末年熹平石经风格相似。结字稳健,端正平稳。起笔将汉隶的“蚕头”变成“折刀头法”。此外,还有《三体石经》,严整浓丽,劲健秀拔。

    最出色的还是吴国的《天发神渡碑》(图42)与《禅国山碑》。前者传为皇象所书,后者为苏建所书。《天发神谶碑》以隶法写篆书,多用方笔,圭角鲜明,竖垂悬针;《禅国山碑》方折质朴.为缪篆体.二碑皆为篆书中的精品。曹魏的书法家钟惑(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魏明帝封为陵侯,官太溥.世称钟太傅。世人将他与王羲之合称为“钟王”。他工篆、隶、行、草,尤以楷书搜名。虞世南称其“真楷,独得精研’。传世作品有《宜示表》、《荐季直表》(图43),《力命表》、《戎路表》、《贺捷表》等。其小楷“高古纯正,超妙人神.无晋唐插花美人之态”。结体略扁,有隶意,点画之间妙趣横生,气息高古。与钟繇同时代的书家还有韦诞、卫凯、梁鸽。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两晋时期的刻石很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王建之墓志》(图44),《爨宝子碑》(图45),  《广武将军碑》等。《王建之墓志》结体方正,法度森严,有强烈的块状空间构成美。《爨宝子碑》与南北朝的《爨龙颜碑》合称为“二提”,风格相近,奇崛跌宕,古拙生动。《广武将军碑》书写率意,体现出隶楷过渡期的风貌。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三国、两晋时期的刻石书法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