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校注序言

2015-10-28 01:26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华人德:《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校注序言

图:崔敬邕墓志铭

    书法自唐代以后都以二王为宗师。宋初,太宗出内府秘藏命人幕刻于枣木版上,以供传拓,于是魏、晋间书札,世得见其规模。而后以《淳化阁帖》为祖本,转展摩勒.化身千百,人人可得而为临池范本。自宋至清初,名家辈出,其功不可谓不巨。然而刻帖一翻再翻,学者只能模影度形,且行草能工,真楷难以立卓。至乾隆、嘉庆间,帖学似乎也到穷途末路了。其时正值金石考据之学鼎盛阶段,两汉、六朝碑版往往出土或被发现。先后如金农、钱大听、翁方纲、桂馥、黄易、伊秉缓、陈鸿寿等皆工隶书,无不以汉法自命,而康、雍间即出土的《崔敬邕》、《刁遵》等志,虽早被誉为“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却无人涉猎。即便是邓石如,上追秦、汉,下及六朝,一扫时人积习,其传记亦竟无只语言及学魏、齐、周、隋者。故于北朝碑版,世皆少之。至阮元二论出,振聋发聊,实为书界碑学倡导之作。
    阮元(1764一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溢文达。平生提倡学术,精研金石,工书画,著述编纂极富。其《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收于《擎经室三集》。
    书分南北二派,宋末即有人提出。,阮元鉴于“宋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两派之分,而以唐初书家举而尽属羲、献”:以为北碑体格狠拙狞恶而鄙弃之。于是详举正史、金石书等所载传记、碑刻,以证北朝书法传承有绪,且非恶书。当时欧(阳询)、褚(遂良)、赵(孟倾)、董《其昌)书体风靡书坛,阮元以为欧、褚碑版谨守北法,赵、董楷书亦托迹欧、李(a)。不言而喻,世之学欧、褚、赵、董者,皆北派裔孙,又岂可蔑视乃祖?其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继而鼓吹,于是碑派大盛,学书者始在二王藩篱之外另得蹊径,其单路蓝缕之功,应归诸阮元二论。
    然而对于阮元“南北书派”、“北碑南帖”的观点,后人多有疑议。康有为云:
“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今之论书者常影从其说。愚以为:魏、晋以后,虽南北分割,然而文字、书体(非指个人风格的书体)的发展基本上属同一个阶段,加之其时刻工皆用刀必正下,字口作直墙平底,大多并不拘守于书丹原迹,故碑版之字笔画起迄转折处多方截。有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南碑之寥寥可数,自能于千百北碑中得其相似者。凭这一点是不足以说明“南北不能分派.的。因为南碑书体绝不是当时南方书法艺术的主流,主流者乃是以二王为代表的行草新体,南朝禁碑,书迹传世多为往还书札,即所谓“南帖”者也。北朝贵重崔、卢,书家多工隶、楷,长于碑榜,故以“北碑”称之。如果南北一派,何以梁朝王褒人北周,上流社会人士一下子都去学王褒的书体而为时髦呢?王褒的书法是深受其姑夫萧子云影响的,而萧子云则是善于效仿钟繇、二王书而略加变化的著名书家。,王褒的书法可以说是典型的南派.故在北方引起了轰动。这些是顺便为阮元作的辩白。我们从二论中也可以看出阮元并不是“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书派”,而是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阮元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作二论只以正史、《金石略》,以及南北朝时人的著作《水经注》、《颜氏家训))等书的记载为据,后人所撰的书法史、论几乎都不取引。今对人物、事迹的注解亦谨守其例。书后所附的跋文六篇、书信一篇,原与二论同收于《w经室三集》卷一,因为同二论观点、论述有关,加以标点,以供参阅。疏漏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一九八五年新春于苏州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华人德:《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校注序言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