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尚意书风

2015-10-30 23:26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宋代士大夫以独特的知识结构,对文化作了全面的观照。过去的颜真卿在绘画史、篆刻史上没有作为,虽有 《颜鲁公文集》,但他的这个文集无论政论还是诗赋,在文学史上都没有什么地位。但我们读苏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没有苏东坡,哪来的这种境界?不仅仅是词,还有苏诗、苏文,他还是水墨文人画的前导,甚至还研究笔墨纸等器具、研究品茗、研究养生……所以我们说他知识结构非常全面。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士”从战国就有了,但是从战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唐代,还没有一种士大夫类型的人物像苏东坡一样,能同时在几个领域中都拥有一代大师的权威和地位。知识结构的完美、全面,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即使过去许多著名的文人士子,甚至一些官僚阶层中有士大夫意识的人物,都无法跟他媲美。除了他个人的天才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有社会的原因。如前所述,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机制为士大夫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尽管苏东坡很潦倒,从他个人的机遇来说,他这个士大夫实在是倒霉,不断地被流放,贬谪。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没有社会大机制的促成,没有社会风气的改变,没有对士大夫的绝对尊重与文官阶级的形成以及整个文化层面的提升,苏东坡作为一代大师同时在五六个领域里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绝对不可能的。苏东坡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黄庭坚和苏东坡是介于师友之间,苏门四学士中就有黄庭坚。黄庭坚书法很有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高,他开创了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黄庭坚本人对于诗文的造诣也非常之深。除此之外,黄庭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学禅。从风格角度上说,黄庭坚的书法是一种典型的禅书,不过禅太抽象,书法又太具体。说他一定就是禅书大概很难解释得通。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黄庭坚对技巧的蔑视、对二王风格的蔑视、对传统规范的蔑视,是一般凡夫俗子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我很反对初学者学习黄庭坚书风,他的书法不适合于初学,因为个人风格太强,对技巧太无所谓。大凡个人风格越强就越好学,一旦学了以后,马上可以学得很像,而学像以后就很难甩掉,一写就有习气。不过,作为书法风格上的典型,黄庭坚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有谁敢把古代的技法全部推翻?故这种对技巧的蔑视,对古代传统的蔑视,就必须用他本身的修养来加以补充。而这种蔑视不是像我们今天某些 “书法家”对传统还不知道究竟就先反传统,搞创新。黄庭坚是对传统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再在他特有的环境之下所作的一种突破。这种对传统做深入研究的具体过程,我们当然无法从他现有的作品里直接看出来,只能靠 《山谷题跋》或传世的一些文献中间接了解。从留下来的文章来看,在宋代的几位书法家中间,黄庭坚是对书法理解得最深刻的一位,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是最有建树的一位。黄庭坚的文字著作是北宋时期最有价值的理论文献之一。正因为有了他从文字里表述出来的观点、态度,我们才知道他对传统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对传统一般法则的蔑视,必然是以懂传统为前提的,不懂传统的后学者不能盲目跟着他走。
应该说苏东坡和黄庭坚都对古代书法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进行了某种革新。但他们所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苏东坡的革新在风格意义上并不是太强,他主要是对古代的成法,对原有的二王规范特别是唐法进行改造。而黄庭坚的革新在某种程度上说,走得比苏东坡更远,更坚决,他连技法带风格一起排斥掉,而施以明显的主观意匠,最后也成功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并不等于说黄庭坚一定比苏东坡还伟大。所谓远与近是相对于传统标准来说的,这个标准可能会左右某些评论家的思路,但也可能对另一些评论家毫无作用。所以,尽管对黄庭坚的书法非议很多,我们还是坚持认为他是一代大家,特别是他的行草书成就很高,其中草书更是了不起,如行云流水,线条运行的疾速迟缓的控制非常自如,平衡关系、空间构成和疏密的组织都有非常浓厚的技巧意识。既摒弃技巧,又自如地运用技巧,黄庭坚的价值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米芾的模式:“复古”。米芾自称是复古,但他又是绝对抒情的。“狂跳便捷,反系袍袖”比张旭并不逊色,而标榜 “臣书刷字”,“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这又是一种绝对尊重主体的表现的立场,强调起伏顿挫,因此,他无疑是一个新派书家,但他又十分注重笔法规范与传统规范。米芾自己有过这样一段自白,见 《海岳名言》: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
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他对传统进行大量的吸收并能达到 “集古字”的程度,经过长期的融汇消化,最后成为一代大师。这种过程决定了米芾的书风必然是既有传统但又看不出具体是哪一家的风格,这种锤炼与提纯可谓进入了很高境界。所以在宋代几位大师中,米芾是对王羲之技巧理解得最深的一位。宋初蔡襄是从技巧角度对二王书风作了一个整理,而米芾则除了对二王技巧进行整理之外,还从风格、动作上作了一些分解,这是他的最成功所在。如果再按前述对宋代书家所作的特定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进行判断的话,那米芾就更见典型了,在书法、绘画、收藏、鉴定等方面他都是一代圣手。名士气一发,可以讹人书画藏品,可以专设书画船,可以高冠峨带以仿古人,也可以有出奇的嗜洁之癖,还可以米颠拜石。他为获取书画珍品,不惜采取如以伪易真、以摹代真等等手段,是当时士林中传为佳话的艺术掌故。他也常称自己是 “巧取豪夺”。米芾在绘画史上也是开宗立派的人,著名的米点山水即是明证。他甚至在篆刻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比如本来只有宫廷内府收藏用印的风气,到了米芾,因为自己也好收藏,不但制收藏私印,还把自用的收藏印分出等级,甚至有些学者断定他自己曾亲自刻过印。本来自己刻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熟悉中国篆刻史的人都知道,唐宋时期在印章上是衰颓时期。这个时期我们还没有找到文人、学士自己刻印的记载。如果米芾刻印这种记载可靠的话,那么他就是篆刻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不像苏东坡一样,在文字史上是一代宗师,但他的知识结构和苏东坡是同一类型的。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他与唐代的虞世南、颜真卿截然不同,甚至和魏晋时代的王羲之等相比也有明显的宋代特征。很显然,这个时代艺术家的知识结构更接近于后代理想的文人模式:诗书画印四绝。颜真卿时代没有这四绝,四绝是在文人士大夫兴起之后,在书画同处于文人气笼罩之下时出现的在苏东坡、米芾这里才能看到。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宋以后文人画的出现,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画的主体——画家的成分变了。过去的画家在壁上作画,大有工匠味道。即便是顾恺之、吴道子,他们本人可能地位也很高,不是工匠,可是,他们在做这些工作时,却还是在研究如何使技术完美,而较少去考虑艺术形式中的文化内涵问题。而到了宋代,一个文人要是不会写书法、画画或吟诗作赋,这个文人大概就不算是个地道的文人,而如果没有逸笔寄兴的风度而专注于形貌,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文人。这就是后代的文人书画一体化倾向的由来,也是文人画之所以能在宋元明清时代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主流的原因。主体的作用很重要,当然其它作用也不可或缺,但它显然是主导的作用。宋代的蔡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位是宋代 “尚意”书风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作为代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在法度森严的唐代以后,提出了一个崇尚个人意趣的积极向上的艺术思潮。
文人士大夫书风在这个时代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启示,从整个书法史的宏观立场上看,在法度森严的唐代之后,我们看到了宋代对意趣的重视,可以说是从唐代对法度 (客体)的重视转向了对主体本位的重视,于是,用一个稍牵强的比喻,就是在书法史上人文精神开始获得重视。我们现在学书法,是重视书家个人?还是重视法度?一般来说是重视法度,因为主体还没有被塑造好,所以,必须通过对古代传统的认真学习来塑造好主体。但是等到学习过程结束了,作者和书法成为一个主客体之间对应的关系之后,那么崇尚法度就是崇尚客观存在的标准,而崇尚主体就是崇尚书法家本人的精神价值,所以从崇尚法度到崇尚意趣的转换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客体到主体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
那么,同是崇尚主体,宋代书法的倾向与晋代有什么不一样?从某种程度来说,晋代对崇尚主体的追求也很明显。没有放纵不羁的魏晋名士气,当然就不会有二王对旧有隶书的改造,这样看起来,两晋与两宋应该是一样的。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晋对汉和汉前的解放,是一个较泛泛的立场,因为汉隶是应用性的,晋人对它的解散,则是立足于反应用的欣赏立场,试图寻找书法的抒情意趣。而唐楷则并非完全是应用性的,唐代楷法有应用的一面,但更有作为形式技巧法度已经被积淀成艺术语汇的一面,因此宋代人对前代的法,并不只是简单地当作实用对象而加以抛弃。正相反,宋代人不得不在最初时期匍伏于唐人楷法之下以求先取得一个出发点,故宋人的反法度,是一种艺术观点的分歧。于是,我们不妨给两个时代各规定一个外限,晋对汉的反叛,是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对抗,艺术战胜非艺术成为主流。而艺术既是战胜者,自然书家主体的地位获得绝对的尊重。尊重的标志即是书法的抒情性被强化。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而宋对唐的反叛,则是不同艺术流派、主张的对抗,重主体的尚意战胜了重法度的尚法,而尚意既是战胜者,自然书家主体的地位也获得绝对的尊重,但尊重的标志不仅仅是抒情性被强化,而且表现性也被强化。因此,这两者除在主体强化上一致之外,其他方面仍有明显的区别,而这种种区别显然是由于不同时代造成的,是无法改变的。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宋代尚意书风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