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畤与孙觌:苏轼书法的追随者

2015-11-01 20:45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赵令畤与孙觌:苏轼书法的追随者

(一)赵令畤
赵令畤( 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宗室子,太祖次子燕懿王德昭玄孙。早年以才敏闻。元祐六年(1091)签书颖州公事,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竟不许“。元祐党籍”事件中,令畤因坐交通轼,被废十年。已而,附内侍谭稹以进,又颇遭清议。绍兴初,官至右朝请大夫,复因吕颐浩“令畤读书能文”之荐请,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防御使、权知行在大宗正事,迁洪州观察使,袭封安定郡王,寻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绍兴四年卒,贫无以为殓,高宗命户部赐银绢,赠开府仪同三司。《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一·燕懿王德昭》下有附传。

赵令畤有词名,虽为东坡座上客,但其气味殊不相近,所作多以清丽婉转、伤春感怀见长。传世之篇,近人赵万里辑为《聊复集》一卷。所著《侯鲭录》八卷,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有一定见识,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上著录于“杂说类”。赵令畤兄弟行辈人物有赵令话(?-1132)、赵令衿(?-1158)、赵令德(?-1171)等。

赵令畤由北宋而入南宋,其书法是典型的北宋遗踪。作为宗室子弟,赵令畤自然从小学习书法。虽然他早年书迹已无法得见,但可以想见的是,其志学之年正是苏、黄、米三家之书风行天下之时,因此流风所及,其亦难免以三家为师。尤其是在而立之后,他与苏轼时相过从,故其书法受东坡影响最大。如果说书于宣和五年(1123)的《跋乔仲常画后赤壁赋图卷》还是以黄庭坚体势为主而间杂米芾笔意,那么绍兴二年(1132)所作的《跋怀素自叙帖》就已经是以苏轼书风为主调的作品了,此外传世《赐茶帖》(无纪年)也与后者相近。据其仅见的这三种传世墨迹,可以明显看到这种风格上的变迁与定型。从赵令畤辈的书法,可以想见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学人追慕苏轼书法的景况。

(二)孙魏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江苏常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政和四年(1114)词科。阿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毁李纲。靖康初官翰林学士,曾为钦宗草拟降表,遭李纲罢斥而落职,安置归州(湖北秭归)。建炎元年(1127)八月,高宗即位不久,李纲罢左仆射,黄潜善为右仆射,孙觌亦被重新起用。建炎二年以后,以新除中书舍人,充显谟阁待制,知平江府。后知秀州、温州、临安府,官至户部尚书。绍兴以后,斥置象州(今属广西)。遇赦后,归乡隐居太湖长达二十余年。《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康熙常州志》卷二三等有小传。著有《鸿庆集》(一名《鸿庆居士集》,尝提举鸿庆宫,故以名集)四十二卷,周必大为序;又,《内简尺牍编注》十卷,门人李祖尧编并注,《四库全书》均收录。

孙觌虽然有文名,但其早年为人处事颇遭清议。如建炎四年(1130)知平江府(江苏苏州)任上,在金兵犯边之际,竟然弃城而遁。为此,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直言“其平生出处,至不足道也”,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也以为其帖“简中词语,端欲为亡秦右袒云”,而批议其“事君有大义,彼国家之不计;而惟顾乎妻子之避地,则执笔舐痔,惟苟活是视,岸然不愧,固其素志,于予乎何议”。而晚年隐居太湖的孙觌,则“待人益和厚,里人有求诗文者,皆忻然应之”。

曾有传说,孙觌乃苏轼私生子。传闻未必可以信据,但孙觌书法确系嫡出苏轼一脉。传世孙觌书迹有《李朴书札跋并诗二首》、《平江帖)(绍兴元年)、《独秀山题名)》(广西桂林,绍兴四年)、《牙兵帖》(约绍兴十年或稍后)、《枫桥帖)、(惠诲帖》(约绍兴三十二年前后)等。据此考察,可以窥见孙觌以苏轼为根底的基本面貌。其晚年之书则有了一些变化,如《牙兵帖》比十年前的《平江帖》更少东坡意味,似乎吸取了米芾的峻利,因此有一点新意。对此,论者或认为孙觌对苏字的意趣领会略胜赵令畤。约乾道六年(1170)春,王十朋以所藏孙觌、张孝祥二人真迹借与石似之察判,石氏刊于家中,以广其传。乾道六年三月,王十朋作《跋孙尚书张紫微帖》于泉州郡斋。

南宋前期以学苏轼为根底的书法家,除了上述两家具有代表性外,其他还有:杨时(1053-1135 )、苏迟(? -1155) ,翟汝文(1076-1141)、赵明诚(1081-1129)、李纲( 1083-1140) ,富直柔( 1084-1156)、向子湮(1085-1152)、沈与求(1086-1137)、张浚( 1097-1164)、王之望(1102-1170)、岳飞(1103-1142)、韩璜(生卒年未详,绍兴元年任御史)、叶衡(1114-1175)等一时名流。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赵令畤与孙觌:苏轼书法的追随者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