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

2015-11-01 23:47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

面对南渡以后书学衰落的局面,赵构《翰墨志》曾有言:

书学之弊,无如本朝。作字直记姓名尔,其点画位置,殆无一毫名世。先皇帝尤喜书,致立学养士,惟得杜唐稽一人,余皆体仿,了无神气。因念东晋渡江后,犹有王、谢而下,朝士无不能书,以擅一时之誉,彬彬盛哉。至若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篆法惟信州徐兢,亦皆碌碌,可叹其弊也。

他还不禁感慨道:

本朝士人,自国初至今,殊乏以字画名世。纵有,不过一二数,诚非有唐之比。然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书大书、飞白、分隶,加赐臣下多矣。余四十年间,每作字,因欲鼓动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以六朝居江左,皆南中士夫,而书名显著非一,岂谓今非若比,视书漠然,略不为意?果时移事异,习尚亦与之汙隆,不可力回也。

在赵构眼中,绍兴年间以书法名家者,唯吴说、徐兢二人在体势上有所创新,没有完全落人“体仿”而“了无神气”的碌碌之为。赵构以帝王之尊力图挽回颓势,而有此严格的评说,也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当时书坛的风气。

(一)吴说

吴说(?-1169尚在世),字傅朋,号练塘,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吴师礼(字安中)之子,王令(字逢原)外孙。政和七年(1117),以将仕郎入仕。次年移南阳。南渡后,因家居钱塘之紫溪,人呼“吴紫溪”。绍兴初,曾出守盯胎军,后任转运使;绍兴十四年(1144),除尚书郎,出知信州(江西上饶)。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终主管崇道观。

吴说书法当有家学渊源。《宋史》记载吴说父亲“工翰墨,帝尝访以字学”,可见吴氏一门善书。吴说书法青胜于蓝,应得力于他丰富的收藏经历。比如,建炎三年(1129),吴说收藏到了一本旧刻《定武兰亭》,此本即后来著名的“独孤僧本”,并正书作跋。又比如,绍兴元年(1131),李清照迁居会稽(绍兴)卜居土民钟氏宅期间,赵明诚夫妇“归来堂”南携书画砚墨等五簏遭窃而散失,后来该散出之品“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

吴说没有通过进士科举,但以善书而受高宗青睐。比如,秘书省建成之后,省内多处建筑通常需要题榜(题牌),而这些榜书大字通常是皇帝自己题写,或者是让馆阁内臣书写,而吴说并未居馆阁之职,却题写了“石渠”二大字。周紫芝(1082-1155)《题吴说石渠大字》:“中郎往昔游鸿都,眼见箒垩心成书。乃知隶法亦天授,后世岂复斯人徒。周王百度新复古,道家山是图书府。吴侯妙翰绝古今,高榜横空近风雨。大字三尺古所难,细书不要乌丝栏。四蹄自扶半边石,两翩忽举空中鸾。知君似是文中虎,便恐声名传帝所。借令头白下凌云,寄语韦郎耐辛苦,”又比如,孝宗朝王明清《挥麈后录》记录了一则吴说自己的话:“(吴说)知信州,朝辞上殿,高宗云:‘朕有一事,每以自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卿书九里松牌甚佳,向来朕自书易之,终不逮卿所书,当令仍旧。’(吴)说皇恐称谢。是日降旨,令根寻旧牌,尚在天竺寺库堂中。即复令张挂,取宸奎榜人禁中。(吴)说所书,至今揭于松门,仰见圣德谦仁之不伐也。”此外,《吴郡志》、《会稽志》等有关于吴说曾在当地题榜的事,可见吴说善榜书大字。可惜,这些书迹没能遗存下来,如今也只能通过文献“遥想傅朋当年”了。

吴说更善小楷、草书、行书,而且是走书法史上最为正宗的取法魏晋“钟、王”和唐人孙过庭之路。吴说尝论书日:“若评书法,当以钟(繇)、王(羲之)为初祖。欲学王法,当以(孙)过庭为指南。”其书法观念与宋高宗“学书当以钟、王为法”之说相契合。吴说的书法实践也是从钟、王入手的,他曾见到过多本《兰亭序》并作跋。他的楷书作品传世鲜见,笔者仅见观款一种,已出新意而暗含些许晋唐韵度。吴说草书与行书应该水准更高,尤其是他的行书,受到本身就学王羲之的高宗皇帝的欣赏。据叶绍翁记:“东坡既赋《寒碧》之句,吴氏说能草圣,行书尤妙,尝书坡句于寺之髹壁。高宗命使诏僧借人宫中,留玩者数日,复命还赐本寺。说字画遇际圣君如此。”吴说传世书札主要有《昨晚帖》、《门内聚星帖》(以上藏故宫博物院),《二事帖》、《明善宗簿帖》、《私门帖》、《叙慰帖》(以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阁中帖》、《下车帖》(均藏上海博物馆)和《门内眷聚帖》(《三希堂法帖》第十六册摹刻),表现出习学晋人和初唐的成就。虽然总体上来说,吴说书风过于崇尚阴柔之美,但是他在行书上对王羲之有着不失灵活的理解,在南宋前期“尚意”风行的氛围里有着特殊的意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对此,当今书学研究者给予了宽容的高评:“纯粹从继承王氏书风的角度来看,吴说的深人程度应该稍胜蔡襄和薛绍彭,比之高宗更远出其上。“

尽管如此,当时和后世的多数人,还是对吴说所作的那种具有强烈新奇面貌的“游丝书”更感兴趣。可能是赵构《翰墨志》的一句话,加之“游丝”二字,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其实,吴说于游丝书并不多作。据笔者检索,历代书画著录资料中仅记载了三种吴说游丝书作:其一,绍兴十五年(1145)十月既望,游丝书《王安石苏轼三诗》并行书《上饶使君郎中游丝书歌》合卷,也即唯一的传世之作;;其二,游丝书《饮中八仙歌》,凡四十八行,见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三著录;其三,绍兴三十年戊辰(1160)十月十三日书于双港者,自跋“右诗三纸,其一作游丝书,其二作
真书,其次则行书也”云云,曾归昆山黄应龙藏,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三、都穆《寓意编》等有著录。即使当年,能见到吴说游丝书的人也不多,比如为吴说游丝书作歌的汪藻,也只是题为“吴傅朋以王逸少遗意作游丝之书,古今所无,恨未之见也,为赋此诗”,可见口耳相传的厉害了。

至于游丝书是否为吴说独创的“古今所无”之书体,前人已有聚讼,鉴于游丝之书是一种将“一笔书”大草走向笔墨零界点的翰墨游戏,只是聊备一格的书法“花絮”而已,其于中国书法发展并无实质性的意义。赵构晚年以此称许吴说,多的是从提倡书法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的立场来借题发挥而已。

(二)徐兢

很遗憾,首先需要提出,徐兢虽然在南宋享有很高的书名,并曾因善书而得到徽宗、高宗两朝皇帝肯定,但是至今已不见其丝毫书迹传世。所幸的是,徐兢的生平行历,因为张孝伯为其撰写了一篇长达近三千字的《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兢)行状》,使得后人详知其人其事,乃至其书的若干状况。此外,南宋人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五《归庐陵日记》、周《清波杂志》卷七、魏了翁《鹤山集》卷六二、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庄绰(季裕)《鸡肋编》卷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等均有零星记载,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00、卷二0六录自《直斋书录解题》。其后,如董史《皇宋书录》、陶宗仪《书史会要》乃至明清以降的诸多书史书学著录资料,多本上述之说。兹综合诸说,略出徐兢小传,以补书史之阙:

徐兢(1091-1153),字明叔,晚号自信居士,先世居建州阪宁(福建建瓯) ,祖辈迁和州历阳(安徽和县),遂为历阳人。十八岁入太学,试大比辄挫。政和四年(1114),以父任补将仕郎,授通州司刑曹事、尚书郎。历任东南九路干办公事,摄知雍丘县,移摄原武县,监元丰库等职,皆有治绩。宜和四年(1122),朝廷复置书学,徐兢与米友仁、杜从古三人同应选。宜和六年(1124年),高丽入贡,愿得能书者至国中继,兢以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随使前往,月余而归,撰成《高丽图经》四十卷进上,徽宗皇帝览其书,大悦,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承事,旋与礼部员外郎杜从古、新差编修《汴都志》米友仁一起出任措置书艺所管勾官。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时相册免,坐亲嫌,谪监池州永丰监。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南渡后,曾授沿江制置司参谋官,奉祠主管南京鸿庆宫。自是,三领台州崇道观,奉祠二十年,筑室龟峰弋水之上,治圃数十亩,名“洗砚池”,幽胜闻江南,霞餮云卧,超然为神仙中人。绍兴二十三年五月病卒,葬于弋阳(今属江西)玉亭乡龟峰。张孝伯为撰行状上进,赠朝散大夫、赐三品服。著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传世者但有记,而图已佚,四库馆臣以为“此编已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