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名与书名:书名为诗名所掩

2015-11-02 14:11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陆游诗名与书名:书名为诗名所掩

早年陆游致力于诗学,这是旧时代文人的青春必修课。年轻时对陆游学诗影响最大的是前贤吕本中(居仁)和老师曾幾(茶山)。青年时代发生的两件事,对陆游心境影响颇深。一是,从十六岁开始到三十岁几次参加科举均遭落第,而三十岁时应礼部试虽得第一,但恰好权奸秦桧之孙秦埙应考,加之陆游主张恢复中原,得罪了秦桧,于是被剥夺了进士及第的机会。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二是,陆游在二十岁时与唐碗结婚,伉俪相得,然而母亲却对这位儿媳妇非常不满,母命难违,两年后陆游终于还是休了唐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科举失意中的陆游与偕夫而游的故室唐氏在沈园偶遇,陆游题壁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以致意,不久唐碗即去世。功名场的失意与婚姻上的不幸,给青年陆游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陆游三十一岁时,奸相秦桧病死。三十五岁时,陆游外出做官。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主战派受到重视,三十八岁的陆游以善辞章、谙典故,受宰辅大臣史浩等举荐,得到新皇帝的召见,赐进士出身。孝宗起初颇有振作之心志,南宋朝廷从中央到地方都统一了决定收复沦陷区的意见,于是才华出众的陆游在隆兴元年(1163),先后两次受二府(中书省和枢密院)之召,起草《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分别联络西夏国和北方人士抗金反金。然而不久,陆游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调离朝廷,政治热情遭受了一次严重打击。

乾道六年(1170),陆游西上夔州任通判。陆游的诗歌这时开始逐步地从近李白向近杜甫的方向转变,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飞跃也开始真正产生了。乾道八年三月,陆游应召来到南郑前线,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在他的生命史上开展出光辉灿烂的一页”,他的诗变了,“他的气概沉雄,轩昂,每一个字都从纸面上直跳起来”,迎来了“生的高潮,诗的高潮”。然而,命运多舛,时隔半年,积极备战之际的主帅王炎被朝廷一纸召回,陆游也随即调往成都,一度在范成大幕府,直到淳熙五年(1178)春出川东归。

东归以后的陆游仍未受到重用。经过数年在家赋闲,淳熙十三年(1186)春,六十二岁的陆游出知严州(浙江建德梅城)。临行前,陆游在京城(杭州)与杨万里、尤袤等诗友相聚了一些日子,并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雾》)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两年后期满还乡,陆游赴京城任军器少监等职,第二年就遭到奸臣“嘲咏风月”的诬陷而罢职还乡。此后,陆游蛰居乡村整整十二年之久,在清贫的生活中读书、作诗。

嘉泰二年(1202),七十八岁高龄的陆游奉诏入朝修撰孝宗、光宗两朝实录,一年后告竣,即辞官还乡,继续他清贫的乡村生活。但年迈的陆游却仍得不到应有的平静。开禧二年(1206),权臣韩侂胄发动北伐,并以全面溃败告终。而陆游对此事件的态度及其与韩氏的关系,却成为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全面评价陆游的关键问题之一。

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正是一年的除夕日,人们正忙于度岁祈福,但爱国诗人陆游,却怀抱他一生的理想,凄苦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一首《示儿》绝笔诗篇更是激励了数百年来的爱国志士:“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纵观陆游的一生,尽管他自己不愿仅仅做一名诗人

纵观陆游的一生,尽管他自己不愿仅仅做一名诗人,但在南宋皇帝心目中,陆游不过是一位颇擅诗名的文人,在很多时候宁愿让陆游去“赋咏自适”而不愿他在身边谈论什么“力图大计”。于是,陆游在经历了几番挫折之后,也只好把他的爱国热情付诸诗篇。于是在后人的眼中,陆游首先还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陆游存诗九千三百余首,以优国爱民、誓死抗战为主旋律,后人辑为《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存词一百三十首和各类散文,后人辑为《渭南文集》五十卷。此外,陆游的传世著作还有《老学庵笔记》十卷、《南唐书》十八卷、《家事旧闻》二卷和《陆氏家训》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近人以传世《剑南诗稿)(以下简称《诗稿》)八十五卷和《渭南文集》五十卷(含《人蜀记》六卷、词两卷,以下简称《文集》)以及明人毛晋辑录的《放翁逸稿》卷、毛扆续添的逸诗,合为《陆游集》全五册出版,并把今人孔凡礼所作《陆游佚著辑存》一种作为附录。

陆游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人们所关注的自然首先是作为诗人的陆游和他的诗篇。确实,陆游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他可谓是历代诗人中少有的勤勉作家,“六十年间万首诗”、“无诗三日却堪优”是其自我观照,在文学史上,陆游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并称,所谓“南宋四大家”是也。

在当时的士大夫眼里,陆游同辈人物以范成大和张孝祥的书法最为人所称道,如韩淲认为乾道、淳熙年间的一代文人中,张孝祥、范成大以书法称胜;岳珂则认为近世能书者,惟范成大、张孝祥二公相望;陈槱《负暄野录》对当时“诸体书”和代表书家进行了评论,也没有陆游的名分。其实,“放翁诗大类石湖,书法亦大同小异,在当时盖二公互相取益也”。对此“现状”,陆游似乎也很是不满,因而多次在诗作中表达了对自己书法足能传世的自信。且看:

纵酒长鲸渴吞海,草书瘦蔓饱经霜。付君诗卷好收拾,后五百年无此狂。

赐书暂解簿书围,醉草今年颇入微。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临池勤苦今安有?漏壁工夫古亦稀。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九月十丸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拿虚空。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虽云堕怪奇,要胜常悯默。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

很明显,陆游的这种自信是基于他自己对书法特别是草书艺术浸淫几十年且颇有心得而作出的“宣言”。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当然,陆游也不是盲目自信,他在论书诗句中的话语虽然不免带有诗人常见的“狂态”,一如李白、苏轼,但是他的书法尽管在当时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却又确实地在“后五百年”的明清两代受到了公正的评价,何况当年陆游也曾明智地认识到自己的书法“无颜、柳工”,并对自己“书成半行草……头白不名家”表示有愧之情。

不过依然能从以下文字中体会到南宋人对陆游书法的基本态度:

务观别纸,笔札精妙,意寄高远。

翰墨场中老伏波,挥毫快马下晴坡……拟求墨妙辉衡宇,应有《黄庭》换白鹅。

亟报门前寄好音,炯然书札照家林..…当今大笔如君少,未用深藏叹陆沈。

此翁笔力回万牛,淡中有味枯中膏。

放翁诗书录寄,幸甚!此亦得其近书,笔力愈精健。

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

余在乡曲,每从放翁陆先生游

余在乡曲,每从放翁陆先生游,得其书疏诗文,几数十轴……比至桂林,才获一通寒温问,又辱惠近作十余纸,语精而墨妙,洒然如见其人,置诸箧筒,常隐隐有金石声……放翁先生,文章翰墨,凌跨前辈,为一世标准。

妙画初惊渴骥奔,新诗熟读叹微言。

放翁遗墨几何年,云绕秋山月满川。

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问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书于沈园。辛未三月题……淳熙间其壁犹存……今不复有失。

由此可见,陆游书法在其有生之年就得到包括朱熹、楼钥等善书名士的称赞,死后的若干年内,他的手迹更为人们所看重。之所以作上述繁缛之引,并非想推翻前人所作出的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的结论,而恰恰是想说明,陆游在身前身后已有“书名”,然而确实为“诗名”所掩了。正如清人赵翼所总结的:

放翁不以书名,而草书实横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工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掩也。

以上引语中被省略的,是摘自《剑南诗稿》中陆游曾论及自己草书创作情况的句子。赵氏在此所阐述的中心话题是: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赵翼之所以持有这种论调,明显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陆游是“善书”的;其次,陆游尤擅草书,并且“几于出神入化”,可谓“横绝一时”;再次,陆游草书“不传”,以致后人不知其善书;最关键的是,陆游“诗名”太显。于是书名最终“为诗名所掩”耳。当然,早在赵翼之前,明人释溥洽、文彭等也表达过类似的论述。

为此,近人沈曾植(寐叟)也认为“当时士大夫定论”并不完全合理,他在进一步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陆游在南宋中期的书法家中是“继往开来”的“大宗”式人物之一:

淳熙书家,就所见者而论,自当以范(成大)、陆(游)与朱子为大宗。皆有宗法,有变化,可以继往开来者。樗寮(张即之)益入,可称 “南宋四家”。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朱子以道学掩,范、陆以诗名掩,而樗寮以笔法授受有传,名乃独著。朱、范、陆皆出景度(杨凝式),而朱所得独多。

沈氏集史学、诗学、书学于一身,其对南宋一代的书法作出以上评述,应该说是严谨而公允的。他综合了此前近七百年来人们对南宋时代整体书法成就的基本看法,提出了书法史上“南宋四家”这样一个概念。

纵观南宋一代,似乎从来没有谁能像陆游那样把书法当作理想和生命的一部分,更没有谁能像陆游一样对自己的书法能传诸后世而坚信不疑。在陆游的一生中,书法是他仅次于文学的艺术沙场和理想寄托。他或闲来作字,或醉中挥毫,或以“笔阵”为“兵阵”,虽然或有闲适和才情的抒写,但更多的还是理想与豪情的抒发。这就是不幸生活在南宋时代而又才情横逸的陆游的书法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陆游诗名与书名:书名为诗名所掩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