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前民俗与书法观念

2015-10-10 07:07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秦前民俗与书法观念
伏尔泰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我国书法何以会从实用性书写演化为艺术,与民俗有很深关系。
秦以前,我国文字多刻铸于甲骨、钟鼎,秦汉间,刻石的风气大为盛行。从史料看,汉以前,可以镂刻的材料,并不仅止甲骨、金石。容庚先生编纂的《殷周秦汉文字》,分类凡八:一、甲骨,二、金文,三、石文,四、玺印泥封文,五、泉文,六、砖文,七、瓦文,八、匋文。其实,可资书刻古文字的,尚不止此。简言之,凡甲、骨、金、石、泥、陶、竹、木、帛都可以书刻文字;就器物分类,凡钟鼎、铣、孟、兵器、信符、策令、卜筮之器、钱币、玺印、权量器,无不可写刻。这种风习,在其他民族中,尚属少见。
华夏风俗,萌于三代,至汉而具规模,种种习尚,到今日仍存。与书法有关系的,便是这种镂刻金石的风尚。
赵明诚侄石录序》日:“自三代以来,圣贤遗迹著于金石者多矣。”汉前,纸还未发明,那时的金石简犊,即如现在的纸。刻镂文字于金石,事出无奈。可是工具发达了,造纸术发明后,甚至活字印刷术发明后,斧石立碑、削木为匾的习俗反而更甚,所不同的是,其作为交流、实用一面的作用,已为先进而方便的工具所取代,但其艺术的、审美的作用,反而大于过去。
古人镂刻文字于金石,其用意是永存不灭,但惟其要立石铸鼎以纪功德,彰明业绩。所以在书法、刻技及碑面、鼎面的图文安排上,便不能不精心考究,尽管那时书刻者并无明确的艺术创造动机,但追求“好看”,也是情理中之事,这正是审美动机的先声。
审美意识也是一个历史观念移变及积淀的结果,纯审美的意识,是后起的。汉以刻石著称,五代以后,楹联渐兴,明初有贴春联的风俗,其后,以书法品为联、为轴,风行海内。从风俗学观点看,这正是古代刻石镂金的延续。
华夏族的另一个习俗是喜爱悬挂图文,自然,各个历史时期,在观念上不尽相同。但从发展、演变看,整个过程中,审美意识是逐渐取代祈神御鬼的观念的。
《易.系》:卦者,挂也。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释名》: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
二条的释义,基本相同。卦,是卜吉凶、决疑难的,上古之时“悬挂”卦象,审美的意识,并不存在。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审美意识”,那么,即使挂卦、挂物象是怀着“迷信”感的,那也可视为“审美感”。
因为审美感在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涵并不一样,它也不排斥“神崇拜”。而“神崇拜”正是原始艺术的普遍性特征。
悬挂的“物象”,尚不止卦。枫俗通乃:
    黄帝时有神茶、郁垒兄弟二人能执鬼于度朔山下,……帝乃立桃板于门,画二人像以御鬼。
    为什么要用桃板?因为“桃”、“逃”同音互训。《左传》昭公四年,服虔注:“桃,所以逃凶也。”
画这二人于桃木板上,并置之门旁,其最初的动机,是“御鬼”,这种习俗,到后来便演变为贴门神。
    又,《辞海》“桃符”条:
古时新年以桃木板悬门旁,上书“神茶,郁垒”以压邪。
    大概,待到文字丰富以后,觉得画像不容易,便易而为书了。这种习俗演变至后世,便有种种“压邪”符语的出现,诸如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之类。同时,祈福吉语也便出现,在门、墙上张贴“福”、“寿”、“吉”、“喜”等字,以祈福禄。
我国祖先,认为文字有通天地、感神灵、慑鬼御邪的力量,所以,仓颉造字时,才会“天雨粟,鬼夜哭”。这种最初的文字观,延续而下,便是后世书吉语以祈福、书咒语以御邪的习尚。
所谓“书画同源”,一是形式上书画不分,同一源;次是观念不分,视书画为上天意志的显示,所以才有“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这种观念转变为风俗,由风俗我们亦可反求其观念,足见古人的文字观,实在有颇浓的宗教意味。时代进步了,宗教意味相应淡薄,又因儒家的影响,文字观念再有改变,成了文教的象征。于是,一般文人又用文字去显示自身的教养,而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将文字写出来,昭之于显要的地方,在家门、在斋室、在亭榭,贴上联语。这便近乎于广告,暗示人们,此间主人是学问非凡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不只尊重文明,且人人皆以显示自己非庸野之辈为荣,用文字—种艺术化了的文字,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便是最为便捷的方法。所以,每至传统节日,如春节,家家户户皆以春联为饰。整个国家,洋溢着一派文明的君子之邦的气氛。
从先民的文字崇拜转变到书法至上,其间,观念的潜作用力正是一个纽带。
视文字有超异功能的观念,把文字看成天与人、神与人间的中介,这正是“写字”能演变为艺术的原因。以文字为纯交流手段,这是西方人的观念。华夏族本尚玄好虚、敬祖畏神。我国之所谓“交流”,除有人际之间沟通思想、情感的含义,更兼含人、神沟通的意义。天假文字以示吉凶于人,人借文字以祈天之佑助,没有这样的文字观念,则“写字”未必会成为艺术,刻字、挂字未必会成为全民族的好尚。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秦前民俗与书法观念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