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按顿挫始现身—春秋战国后期书法

2015-10-12 07:28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提按顿挫始现身—春秋战国后期书法
春秋战国之后,墨迹遗存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在三类载体上:玉或石片、丝织物和竹、木简。

    在玉或石片卜遗留的墨迹文字址著名的就是春秋晚期(秦定公)的《侯马盟书》(图1-8),这是一批记载盟誓铭文的玉石片,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此盟书共5000余片,其中有600余)余片字迹清晰可辨。文字用毛笔写在玉和石两种材料上,朱书居多,夹以少量墨书,笔锋清晰。石的形状有方有网,还有不少是尖头如羽毛形,玉的形状以圭、璜形为主、玉石片长度从32厘米至18厘米不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多为经过铸造或镌刻的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而《侯马盟书》则是直接用毛笔书写的文字,不但可以看到当时书法的形体和风格,也能看到书写者的用笔轨迹,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侯马盟书》书写熟练,盟书文字的形体富于变化。其笔画,提按顿挫明显一般都是落笔下按成点状,然后行笔,收笔时用尖锋,枯笔画呈首粗尾细的特殊形状,有时也有两头尖形的笔。盟书文字的结体较为紧密,倾斜欹侧,通篇散落匀称,行间、字间疏密恰当,颇得自然活泼之趣。
      帛书是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帛分生熟,有时还用縑,即双丝制成的细绢,故帛书称绢素书。笔墨在帛上的表现力较好,行笔之迹清晰可见。《楚帛书》(彩图3), 1949年以前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呈方形,宽度略大于高度,出土时呈深褐色。幅面上有三部分文字,按旋转方式排列,附有神怪图形。全幅共计900字以上。其笔画比较流畅,略呈弧形,结构采川圆势,富有弹性。笔锋的起止变化不大,不矜持不造作,字多扁形,体势己逐渐向隶书过渡。这应是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写法,与中原地区金文的端庄凝重不同,应视为是所谓民间的“俗书”。

    在竹木简上的墨迹主要有楚简和木牍。《青川木牍》长49厘米,正面三行,百十余字,字迹尚清晰。这是由篆向隶演变过程中的作品,其中有完全的篆书字,如第二字“年”,又有接近汉隶的字,如“己酉"。从格体笔势上看隶书意味已相当浓厚,只是还无成熟隶书的波挑等特征。通篇看来,小字端庄秀丽,精细工整,疏朗流畅。《仰天湖楚简》文字用笔出锋挺秀,笔势圆润,线条瘦劲,圆转流利,字形长方,风格统一,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节奏变化。其奇诡的结构造型,让人联想起充满神秘气氛的楚国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提按顿挫始现身—春秋战国后期书法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