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崇拜的先声—文字神圣

2015-10-13 02:47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书法崇拜的先声—文字神圣

文字学家谈的是“造字”之法,可以说是“字法”而非书法,但研究中国书法又不能不顾文字学,毕竟书法是艺术化的“文字”。汉代这方面最了不起的成果,便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其序。
文字学家的书法观,虽然谈不上揭示艺术之“谜”,但他们提供的史、论资料,却很有价值。
许慎以小篆为鸽的去研究文字,他舍弃已经通行的隶、草,创“六书”去解析字的内部结构及意义。段玉裁说:
无《说文解字》,则仓、籀造字之精意,周、孔传经之大旨,不传于终古矣。
而许慎自己也是怀着大抱负写《说文解字》的。他说: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简单说,便是文字是治学、理政的根本,是垂后、识古的凭据。这种文字观已非“神事”,而系现实之事,但文字仍是至高无上的,是关系“圣道”的根本。
这种观念,当然说不上是“艺术的”,但与艺术又总有点儿牵连。这便是,将文字愈是抬得高而又高,便愈能造成人们对文字的敬畏心理。(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人类史上的一些艺术现象,往往在其最初,是“宗教”性的,是“神”。演变到后来,才成为审美性的,如宗教塑像,古人视它为神,“佛法无边”,于是敬畏膜拜,诚惶诚恐。而在今人,这样的观念淡漠了,代之而起的,则是欣赏。中国人的文字观,几经其变,而书法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与这种很特殊的文字观,有密切的关系。
许慎不是从艺术角度去考察文字的,如果他的视点在艺术,他就不会不提草书、隶书。汉代书体大备,其实也就是各种形制的文字混用、流行的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实用上同样起作用。大家都乐于用简便的文字,所谓“古文”便自然从实用领域退出了,而在艺术王国中,却仍据一席。
许慎在“自尔秦书八体”之后,写了一句“汉兴有草书”,草书被列为等外品,人了“另册”。段玉裁解释说:“汉人所书,日汉隶,晋唐以下楷书曰今隶,草书又为隶书之省,文字之变已极,故许蒙八体而附着于此,言其不可为典要也。”此段话后,段玉裁特另附上一句“赵壹有《非草书》一篇”。草书“不可为典要”,许慎的观念也与赵壹相同,在实用领域,总的规律正是不断地“省”。
许慎以“六书”解说文字,这可助书家了解汉字的结构,对艺术造型有帮助。从艺术创作说,不谙汉字的结构原则则无从言书法的造型,尽管书法的造型不等于文字学意义上的结构,但后者则是基础,是变化的依据。尤其篆书、篆刻,不宗《说文》,不明“六书”,便失其辙轨了。
书法神圣的思想实在是依托于文字神圣观念上的,从实践方面说,许慎用解析字形去诊释字义的方法,对于后世书法的造型,也有重大影响。西汉前,无笔法研究的记录,东汉末季才始有人问津。到了魏晋,笔法研究才成热门,而在此以前。则只是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它区别于笔法研究之点是,不谈书法却对书法影响很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书法崇拜的先声—文字神圣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