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尚势

2015-10-13 11:57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秦汉尚势
秦汉时代是汉字走上正统规范、书体完备的阶段。秦朝君临天下,“书同文”的产物—小篆以其严谨整伤的性质,不仅成为大一统的文字符号,而且开了“御用”书风的先河.同时,又因公务紧迫而产生了“隶书”,虽然这种书体原本来自下层文人的自由创造,但从其草创到定型增加了书法美的魅力.秦篆多变古法,汉隶更趋多样,书法在实用中锻炼和丰富着自身,尚未进人真正自由、自觉的时代.这时书法的主导审美倾向以“尚势”二字概括,主要体现在体势飞动的方面兼含雄放秀逸、沉厚劲健等美学特征于一体.作为艺术风格时尚,可延至三国,主要以汉代为主.
蔡邕《篆势》说:“或象龟文,或比龙麟,舒体放尾,长翅短身,颇若黍稠之垂颖,蕴若虫蚊之葬蕴。”这是针对小篆书法而言.作为具有象形意味的小篆,无疑保留着尚象的倾向,为什么又将之划为尚势书法?这是因为小篆书体其纵长的体势一般表现为上密下疏,上浊下清,是一种“舒体放尾,长翅短身”之美,它扬弃了金文那种“凝重”之象而表现出“飞动”、“飞腾”之势。对于秦代以李斯所书为代表的小篆,张怀灌《书断·上》有评语:“案:小篆者,秦始皇垂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摘文,谓之小篆,亦日秦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张氏在《六体书论》中论小篆形势时,认为“其形端俨”、“其势飞腾”.所谓“字若飞动”、“其势飞腾”,恰恰点出了秦篆开一代书势的转折点.当然,秦代小篆的“飞动”、“飞腾,还只是一种隐含的势,对于以后“飞动”书风具有开启之功.
汉代书法是尚势书风的主体,突出地体现于隶书中。由篆而隶的汉字演变是划时代的,文字学家称之为“隶变”,被看作“古文”和“今文”的分水岭。隶书的生发、定型给书法带来了极大的生命活力,进而把体势飞动的书法风格美推向高峰。这一风格美是和汉代审美文化一脉相关的.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说:“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前进的活力.”李泽厚《美的历程》中也说:“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的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正如两位美学家所说,汉隶书法也表征着两汉艺术整体性的时代风格,休现了民族腾飞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
刘熙载《艺概》说:“篆取力翁气长,隶取势险节短。”隶书追求“气厚”,体势取“险”.这“险”字就是飞动感。在笔势上,隶书明显出现了“左掠右波”的形态,尤其作为承托一字重心的横画和捺画,更被夸张地呈现为“蚕头雁尾”、“波势挑法”的形态,加上结体扁平,横向取势,“字若飞动”的特点就更加明显了.再加上部分笔画处理得比较短促、节奏加快,从而共同展示出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虽然隶书总体以端庄取胜,呈古拙静态的格局,但确实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动势。
汉隶名碑甚丰,普遍富于分势波势。它们或雍容典雅、或峻峭险拔、或方整浑厚、或秀丽逸宕、或高古质朴、或汪洋态肆……然而无不以波挑翩翩为美,无不以或隐或显的飞动为势,历代品评汉隶诸名碑,多用“飞动”、“翔”、“逸”、“野鹤闲鸥”等字眼和语词,寓意可谓一致.汉隶的这一风格影响深远,不仅波及汉末的草书,而且直至三国魏钟矫笔下的楷书,仍见其流风余绪。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秦汉尚势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