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变大趋势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2015-10-19 23:43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隶变大趋势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秦篆汉隶”的陈说,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似乎只有到了汉代才有隶书。而历史告诉我们,秦代是隶书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有必要将秦代的隶书发展概况作一番专门的分析。
    隶变的趋势在秦统一中国前早已显露出来,但从草篆的发生到隶意的萌芽,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古隶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岁月。战国中后期这种隶变的迹象表现得明朗起来,这可以从《青川木犊》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中看到。然而从现在已发现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龙山里耶秦简》、西汉初年的《马王堆帛书》等来分析,二者较之战国后期的隶书似乎更迈出了一大步,且可以说在秦至西汉初短短的几十年中,隶变的速度突然加快了。秦代的历史告诉我们,它是以古文字小篆为‘N体一文字的最后一个王朝,到了西汉,今文字系统的隶书登卜了官体义字的宝座。直至今天中国所使用的文字也没有离开隶书替代篆书的今文字体系。隶变的趋势在秦代表现得如此突出.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秦代小篆的定型,以及用小篆统一全中国的文字,为隶书白勺发展,成熟创造了最佳时机;二是在秦代已经将隶书作为官方文字的一种补充文字来使用。
    我们己经知道。隶书在战(11中后期,是作为民间俗体的形式产生的,民间俗体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始终以官体文字作为隶变对象的。文字之时,古隶早已出现。当时古隶虽还很不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面貌,因此它并不是产生于“官狱职务繁”,而是产生于民间俗体的隶变之中。此外,有关秦程递造隶书的说法亦是不可信的,因为文字之演变有渐变而无突创,它不可能由一个人的力量而创造问世。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因“官狱职务繁”而令程it整理民间已经流行的隶书,使之依附于小篆,这种推断还是比较客观的。所以历史上也称隶书为“佐书”,佐小篆之所不及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尽管如此,隶书的形成毕竟是以破坏篆书、简约篆书为手段的,因此在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之下,官定书体只是小篆一种。把民间己有的简约的隶书作为官方文字的附庸,允许其成为官方文字补充,使隶书成为当时低层官吏通战国中后期七国文字异形,秦国以及其他六国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俗体。这些俗体以各自的官体文字为隶变对象,便形成了战国中后期的早期隶书。其中就目前发现的地下资料而言,秦隶最为突出。换言之,秦隶是早期隶书中较为发达的一支。但当时各国文字异形的混乱现象,不可能不成为隶书成熟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小篆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已经成熟,在秦统一中国之后,由于经过李斯等人的省改、规范,加上秦王以行政命令手段将之定型,并确认为中国的官方标准文字,因而使得当时还在发展中的古隶的隶变对象转向小篆,小篆因此成为当时民间俗体的唯一隶变对象。也就是说“书同文”导致了早期隶书隶变对象的统一和固定,使得秦代民间隶书的发展目标趋于专一,这就使发展中的隶书迅速走上了成熟的道路。这是秦汉之际隶书迅速定型、完善的最重要原因。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在论及隶书的形成原因时说:“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此外程邈造隶之说自汉末以来.亦多见于各种有关书法的专文中。然而,若以今天的考古资料验证这些记载,它们显然与历史不完全相符。从《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来看,许慎所说的隶书成因只能看成是一种促进其发展的客观因素,并非隶书形成的真正原因。因为秦以小篆统一六国行的文字,正说明秦王朝顺应了中国文字趋于简化的潮流。因此,秦代运用隶书的史实更说明了隶变趋势的不可阻挡。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必须强调指出,从书法艺术的意义上剖析,秦隶运笔中动势一与波挑的出现,是最具变革创意的。因为这种运笔方法改变了篆书单一的形质。动势和波挑的出现,都是以毛笔书写为前提的,它们的出现,使得书写出现了较大的运动感。由于快写,笔和笔之间已不再像钟鼎文及小篆那样互相不连贯,而是出现了连笔或笔断意连的情况。这种笔画之间的相互顾盼照应,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草书的萌芽。另外,从秦简来看,书写的用笔方法较同期的篆书丰富了许多,提按意识明显地出现了,“逆人平出”“裹锋”“出锋”以及“点”的运用均有表现。特别应该指出隶书至西汉成熟时的三种主要笔法:平画、掠画、波挑。在秦隶中都已形成。
    秦隶一方面对篆书进行着隶变,另一方面却保持着许多篆书用笔的特点,而并不像西汉以后的简书那样多用侧锋来书写,这正是我们看到秦隶浑厚、丰润的原因。不仅如此,秦隶还发展了篆书的圆势用笔运动,我们注意到秦隶的“口”字,或类似“II”形的‘巾”“内”等字的右下角,都塌去一只角,解剖其中一二便可知晓,这正是圆弧笔势运动的结果。过去人们看到隶书比篆书方折,就认为这是隶书趋于简约的唯一途径,这是古文字学界在研究中往往忽视笔法的原因。我们只需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知道这只是个表面的现象,毛笔的圆势运动显然要比方折的速度快。因此我们认为在隶书走向方折运动之前,圆势运动在隶变过程中起着内在的决定的作用。圆势运动原本就存在于篆体之中,又便于毛笔快写篆书,使篆书变为草篆,草篆而生隶。同样,还是这个道理,隶书的快写加上圆势运动,形成了早期的草书。这说明圆势运动的笔法在书法发展史上是一脉相承的。实质上早期隶书一方面形变扁方,改纵势为横势;一方面以圆弧笔势运动快写篆书.这两方面的努力才使隶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例如“掠笔”.就是圆弧笔势运动的产物,而最终成为隶书用笔中的重要特征被保留下来。
    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指出:“隶书、草书,本都是潦草苟简.只求实用的,但行用稍久,人们又在那里面发展出书写的艺术,一波三折,失去了草率的本意,渐渐地隶书、草书又都是很难学的书法了。隶书又产生了今隶(按:指后来的楷书),草书又产生了行书,这是现在还通行的书写技术。”此论甚为精辟。可以这样说,中国书法的笔法,正是由于隶书用笔的突破,才发展出后来的高超技巧和极为丰富的笔法内涵的。
    秦代隶书墨迹的标本,当首推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其中部分简书的书写年代可上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所以我们很容易从《青川木犊》一《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找到秦隶的发展脉络。《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足以证明秦代是古文字擅变为今文字的重要转折时期,尽管此时的隶书还未臻成熟,但已可看到它强盛的生命力。这种隶变的大趋势,不仅使隶书在西汉中期得以成熟,并且在急速发展中还孕育出了草书。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摒弃过去书史和文字学史.上认定的隶书发展轨迹.即:大篆—小篆—隶书.而重新确认为这样的发展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隶变大趋势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