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字的起源

2015-10-11 11:45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关于文字的起源

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文字。在过去,书法与文字合而为

一,难分彼此,因此书法史必然从文字史开始。从文字的起源来研究中国古代汉字的价值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立场。我们首先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证明这种价值的存在。
为什么只有中国古代的汉字会成为书法?这一点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也有很多人持否定态度,有人提出标音文字的书写也可以成为书法。如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等都可以成为书法。特别是外国留学生持这一看法。就这个问题,我还和一些国家的留学生激烈地辩论过。他们始终认为:我所讲的书法是站在偏爱中国汉字的立场上去看书法的,英文等同样也有书法。当然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不同看法。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对汉字的价值不作进一步的论证,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来确定只有汉字才能成为书法,而其它的文字不能成为书法。要论证和确定这个问题,就必须追溯到文字的起源。中国美术的起源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这是个同步的现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书法艺术史的起步与绘画艺术史取于不同的导向,也依据于不同的理由。这是因为所有文字的发生、发展都是基于实用的需要。严格意义上的美术史,或者绘画史的发展都是基于审美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很难判断谁前谁后,如果说,艺术的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或者说,艺术的起源是社会需要(客体)与审美需要 (主体)共同作用的话,那么,应该说美术史和书法艺术史是同步产生的。但这种观点是一个尚未经过严密验证的观点,按照目前对美术史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的情况看,应该说书法史在发动的一开始,它的成熟程度要比美术史高得多,因为它有应用文字需要这样一个特殊的支撑。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判断。
那么,中国古代文字的历史已经有5000多年了。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汉字一步一步从实用的文字(文字符号)慢慢地变成了挂轴的、匾额的、对联的等等纯粹的欣赏品 (书法作品)这样一个过程,从大范围来说,是从实用走向艺术的过程。但实用之所以会走向艺术,有它的理由,看一看文字本身的素材所具有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古代汉字——象形文字系统,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亦即是三个系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古波斯地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汉字。这是世界上三大文字系统。
第一个系统是古波斯的楔形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伊朗和波斯湾地区。上古时代的文字具有一定的象形含义,但它不具备我们所说的明确的象形性。我们一般叫做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特点是,它所有的文字都是由三角形的一道一道,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根据国外专家们研究认为:这种文字带有很大的象形意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关于 “象形”的标准可以浮动很大,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判断它。我们现在的判断标准是以中国象形文字作为参照系,这样看来,它显得不太 “象”,比较纯粹。但如果以目前英文、法文的这种标音文字的字母组合作为参照对象来看时,它就显得很有象形意义,这种 “楔形”象形文字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消亡了。流行的时间大约有两到三千年的历史。那个时代的文化,到目前能有案可查、可以真正作为历史文化来追寻的内容已经非常之少。因此,虽然这是第一个系统,但这一系统很早就消亡了。我们可以了解它存在的历史,还可以研究它为什么会消亡。
第二个系统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地道的画。我们所看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会令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它有点象我们中国的皮影戏,画面所有的形象到最后都剪成黑的。如 “人”字把它全部涂黑。与楔形文字相比,它的象形含义明显增加,看这种文字时,马上就能判断出它写的是什么字,牛就是一头牛的黑影,马就是一匹马的黑影……通过它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把各种自然生活内容再现出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应该说最具有象形含义,比中国的汉字还具有象形含义。这样我们看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以我们今天的标准看不太具有象形含义的楔形文字,但它在现代文字学家,特别是在西方文字学家眼中作为象形文字而存在。另一极端是完全象形的,它几乎没有抽象的符号,但它的象形我们看起来又觉得太象绘画,把这样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古代彩陶纹样相比较,就能很明显地、清楚地看到其间的区别。中国古代的鱼纹、鱼身人头纹等,都经过了抽象线条的提炼。而埃及的象形文字,相对而言几乎没有经过抽象提炼。这种象形文字过于拘泥于表象,缺少文字的表义功能。因此,这种文字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就消亡了,它可以说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它的生存时间有3000多年。
第三个系统是中国的汉字。
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相对波斯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来说,一开始就体现出某种提炼、概括、抽象的含义。我们看古代的象形文字的各种各样的标本即古代象形文字流传下来经过后人整理的象形文字字形表例,即可以发现它已经脱离了单纯意义上的绘画。在古代,文字与绘画一般是不分的,文字就是绘画,绘画就是文字。所以,象形文字的第一个含义是 “描形”,第二种含义是 “表意”,这是文字的最初两个功能。在上古时代古代人没有能力创造出系统非常严密、表达意思非常清晰的一套文字系统,因为能力相对有限,所以采取画形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它又是文字,必须表达某一种意义,如果画一只小船,不把小船的形象落实到“船”这个字的含义上,它仍然还是绘画而不是文字。所以,文字的目的是表达某一个人的某种意思。为了方便确认,它需要固定的形象;同样为了方便确认与应用,它需要明确的表意性,任何文字都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能,中国的汉字从一开始,当然也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能。
关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其内容,是由于 “六书”中作过详细叙述的缘故。“六书”是中国古代构造文字的六种方法:即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我们只要读一下许慎 《说文解字》序就会知道。过去人们习惯于认为,六书的第一是 “象形”,中国古代汉语很精思,所以就想画。这就证明:它的前提是空白的,绘画是它的系统的真正的第一站。而有的民族的文字,像中国的汉字, 它在用绘画表达意思以前还有一个前导阶段,这个前导阶段 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前提。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前提。
象形文字之前,中国还有什么文字?唐代、宋代的理论 家和我们今天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象形文字以前 的中国古代文字的发生有前提,《周易 ·系辞篇》中曰:“上 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按这句话的逻辑,在象形 文字之前还有文字 “书契”。上古的时候到底有没有 “结绳”, 我们没有办法作出判断。但是,根据目前考古学的资料来看, 上古的时候可能有结绳。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这点在当今南美洲秘鲁的有些地区 已经得到验证。现在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有结绳的遗风。结 绳方式是这样的,在一根竹竿上,系上长短不一的绳子,然 后打结,大事大结,小事小结,碰到重要和复杂的事情,便 在绳结上涂上各种颜色。如用红色表示战争与流血,用绿色 表示生命与五谷,用黑色表示死亡,黄色表示金子等,用不 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事情。由此可以大概推想一下,我们的 古代人大概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但是,结绳的方式是不是文 字?很明显,它不是文字,所以结绳作为象形的前提是不合 适的。(也许从广义上看,在文字产生以前,用它作为前提是 合适的,但是,用它作为象形文字的前提却不太合适。)《周 易》告诉我们,结绳是书契的前提,但不是象形文字的前提。 而 “书契”是指什么?是指象形文字,还是指象形文字以前 的文字,《周易》这句话中没有明确界定。所以,我们还得深 入探讨。书契、象形文字已进入成熟期,象形文字的产生,已经可以细致区别狩猎的动物如鹿、马、牛、羊等,比过去更 成熟了,可以用概括的方式具体地画出形象了。按常理推断, 它应该经过了漫长的渐变阶段,不可能一下子从零就跳到这 一步。
中国古代有 “仓颉造字”一说,这一点现在有许多人都 提出过批评。当然从感情上说我也愿意肯定它。但是仔细想 一想,一个庞大的民族几万几十万人散落在各地,只靠一个 人创造文字,有没有这种可能?另外,当时还没有国家的体 制,社会结构不完整,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组织,怎么可能凭 藉个人创造出一种文字并且迅速推行,而且行之有效?所以 “仓颉造字”应该只是后世人的美好愿望。实际上文字决不是 一个人所能独立创造的。这牵涉到一个史观的问题,著名史 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提出一个观点:“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顾先生提出的不是某一个人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古 代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不管这种观点提出的最后结论是否 为定论,但它的思想具有革命性。按照这种观点来看,“仓颉 造字”显然是不可能的。仓颉这个人的推出可能是后代人甚 至是近世人的一厢情愿。那么,从结绳到书契 (成熟的书契、 象形文字、甲骨文的刻划)之间,应该还有一个阶段,我认 为这个阶段才是文字的起源阶段——刻划符号阶段。

文字的起源阶段是顾颉刚时代史学家们限于条件未能重视的。而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半坡陶文和山东大汶口的陶文,却 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西安半坡的陶文,有米、丁、丰、 十等 (这些是描画的,不是刻的)。这些文字在陶器的碎片上 能看到,它是抽象的。从时代上看,它应该是在象形文字之前。但仅仅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上古史的分期不象唐宋 元明清这样清晰,当时计算年代是以千年为单位计算的,其 中的约数太大。也因为年代不够精确,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有 人提出它在象形文字以前,也有人说它与象形文字同步。由 于古代没有文献记载遗留下来,所以没有办法作出明确的判 断。由于这样,我们就只能按一般的,通常的规律来作逻辑 推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是画一个象形文字的造型容易还是写在彩陶上的刻划 符号容易?(如丰)显而易见,彩陶刻画文字比画一个象形文 字在技术上要容易得多。另外,从文字使用的三大规律来看: 一是容易书写 (简便),这点陶文刻画占优势。二是书写的快 速,这点彩陶文字所花时间比画象形文字也要少。三是表达 意思的清晰性,当然这点象形文字要清晰,但是文字发展过 程是从含糊走向清晰。文字的使用开始是含糊,后来随着社 会生活和交流日益复杂、日益清晰,记载的事情越来越多,于 是,文字的功能开始深化,要求逐渐清晰。在象形阶段,表 意的清晰和象形的清晰是同步的。你能判断它的形象,就能 知道它的含义。那么按一般惯例,从书写的快速、方便和表 达意义的清晰与含糊来判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应该说 刻划符号在前。现在的问题是,自古以来学问家们都认为最 早也即是最前的是象形文字,对于搞书法史的人来说,这个 “在前”意味着埃及文字的重现;意味着波斯文字的重现;意 味着 《六书》的象形居前。《六书》中为什么象形第一?因为 古代文字学家认为中国的文字是从绘画起步的。他们没有看 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许多地下文物资料。但如果象形是第一 的话,那末,刻划文字的阶段就不存在了。而如果有这个刻 划符号阶段,那末象形就不是居前。从先易后难的逻辑来判断,开始总是简单的,后来走向复杂。关于谁先谁后的问题,在古文字学界里争论已经很久。历来有两种不同流派的看法(这实际是文字起源说的两种流派之争),一种流派认为,象形在前,刻划符号居后,代表人物是唐兰。另一种流派认为,表意文字第一,象形第二,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汉代就开始了,虽然讨论不是采取对等的论辩方式。比如在古代文献里我们发现有两种排列顺序,一种是刘歆 《七略》 (后来班固采录于 《汉书 ·艺文志》)的方式,其排列如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另一种是许慎 《说文解字序》,排列如下,“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面四种排列顺序都是一致的,而前面两项却有顺序上的颠倒。这种前后顺序排列的不同引起了后人的注意,它应该代表了文字发展的不同观点。围绕“象形”在前,还是 “指事”在前,在现代学术界引起了大的争论,但我们回过头来再翻查古籍时,发现这两种分歧从汉代就开始了,分歧从一般的文献准确与否变成了两种不同文字发展观的流派区别,而各个流派都有各自的理由。我们现在所讲的理由不是专门研究古文字的立场,而是研究书法即艺术史的起源的立场。但这两种立场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因为正是文字的历史事实决定了书法史起源的事实。

我们认为中国书法的起源不是象形文字,而是从更早的刻划符号——前文字时期起步的。反过来绘画则是从象形起步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书法美学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比如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就得先考虑一下,中国的文字对形象的要求跟绘画对形象的要求一样不一样 (绘画的概念大致不包括抽象画)?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和严格意义上的绘画,它们起步的观念形态是不一样的。绘画从象形文字或者从彩陶纹饰起步,而书法是从陶文表意文字起步的。文字和绘画在甲骨文时代或金文时代就慢慢分道扬镳了。这种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中国远古时代,绘画和书法是一体的,书就是画,画就是书,所以有人提出 “书画同源”,但书与画早在上古就分道扬镳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为什么?就是因为彼此对文字这一客体给予了不同的含义。书法采取了顺应文字自身发展规律的态度,它必须向文字的方向发展——表达含义的符号功能。而绘画必须向造型写貌的方向走——描绘形状的摹仿功能。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表义文字和象形文字两者之间虽然有一个前后关系,但它们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观念在起作用。一个走向书法,一个可能走向绘画。当然,因为有象形文字对绘画的作用,才反过来证明,中国古代的书法文字最早的源头似乎比绘画要早,而且独立性更强。这个过程很简单,大致呈如下关系:表达含义是象形文字丰富,但丰富必然是后起的、成熟的标志。文字的起源在一开始没那么成熟,所以它采用符号以敷用。至于表达含义是象形文字丰富这一点,这里我们从略。我们来专心看看很简单的半坡陶文。在这个简单的符号里面有造型的含义,空间的含义。一根简单线,实际上划出的就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对书法和绘画同样重要。于是,我们可以从最早的半坡陶文中发现中国汉字的空间意识。这对文字学家不太重要,
但对研究艺术史却非常重要。空间意识的发现,反过来它也说明在表达空间含义时,画一个简单的符号比画一个象形的文字要单纯得多。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系统的表意文字开始出现,表意文字是从指事开始的。画一道线,几道纹,几根曲线比画一个图在制作方面要容易得多,特别是上古时代虽然有笔,但更多的是用 (骨器)铁器刻划,在刻划和描画的过程中,画一根曲线或一根直线比描绘一个复杂的图形要方便。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因为过于简单,描画的直线和曲线,其含义我们今天无法破译,但形象明确的象形文字就能破译。完全可以猜想一下,连我们今天的人都不能破译它的含义,在当时,交通那么落后,环境处于封闭状态,如果用很抽象的符号,文字运用环境必然很狭窄,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如部落、家族之内使用,离开了这个小范围就无法应用。所以,原始人最着急的就是要让文字清晰化以便交流应用。为了让文字含义清晰化,光靠几根抽象的线条是做不到的。而如果凭空营造出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并表达充分的意义,当时的原始人还没有这种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让这种简单的刻划符号转成真正的文字。半坡、大汶口刻划符号不属于系统文字,它属于前文字时期,我们追溯文字的起源必然要谈到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原始人使用这种前文字,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社会生活的扩大,导致人的思维日益复杂化。原有的简单的抽象符号无法再在更大范围内满足于日常应用。于是,需要改进,以便让文字在更大程度上通行。特别是在意义上取得共同的认可。这个时候,先民们想到了象形文字,形成了象形文字的替代。也许以前也有个别的象形文字,但是,以前的象形文字不具有这种替代的含义,以前是画字 (画造型)而不是基于含义要求。但当文字发展到寻找一种特殊要求的时候,从刻划符号走向象形文字,这个 “象形文字的起源”所起的作用就是文字的作用,而不是绘画的作用,把象形因素拿进来,是为文字服务而不是为绘画服务。所以,即使是画一头牛,画一个月亮,这时它是一个符号的含义,还是一个象形的含义?应该说是用象形来支撑符号,目的归结为符号本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任何象形文字的象形,实际上都是原始先民们为了使文字更符合文字表意清晰的规范的手段,它是对意义的需求而不是形象本身的需求。但也正从这时候起,书法史开始第一次显示出它的艺术追求的初步痕迹。
随着这个阶段技术的提高,可以开始画一些非常复杂的图形,可以用单纯的线条勾画一头牛或一个月亮的具体形象。在制作技巧方面,在完成过程方面,都要比刻划符号阶段丰富得多。同时,写出来的文字含义也要清晰得多。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含义很是明确,不会混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半坡陶文走向另一种系统的文字,一种地道的绘画式的象形文字。目前所看到的金文中图像系统的文字都属于这一种。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另一种是大汶口文化中所发现的符号。这种符号也有象形成份,形象比较清晰,跟原来的契刻符号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现代古文字学家根据它的三个不同象形的组合解释为 “热”字 (古字 “炅”),它比简单的半坡陶文刻划符号要丰富得多,也比画一头牛的思维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个字有了 “组合”的指事会意的含义。有些文字没有办法象形,于是,用组合的方式来表现,它既 “象形”又有 “含义”。这种组合文字在一个局部看,它是象形的,但整体组合之后,它又不完全是象形的,如果它是纯象形字的话,那就用不着破译。今天的古文字学家之所以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去破译其中含义,就证明它不仅仅是象形文字,象形只是它的元素之一。另外还有组合的因素,这种组合成为文字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重要的关键所在。从思维能力角度上说,靠半坡陶文上的刻划不能达到这种程度。然而,我们在这种象形组合文字中发现包含有艺术造型的规律。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在对“炅”字分析的结果表明,左右大致对称、平衡,而对称是视觉艺术最重要的元素。相比于象形文字中的种种具体的描绘如牛、马、虎等等,在意识上进步多了。象形文字只是把形象画下来,并没有进入更深的一层,即造型的对称、平衡这些法则观念中去。文字发展到组合阶段,就出现了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它得力于象形文字,没有象形文字的丰富造型元素就没有它,象形是它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在这里面能看到有很明显的象形的元素,但它决不是象形,它比象形要高级得多。“炅”字的这三个不同成份的结合,表明人的思维更趋向于复杂和多元构造,而绘画没有必要这样做,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真正说书法与绘画完全分开。
综上所述,从最初的文字起源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过程:中国文字从抽象起步,从简单的刻划起步,走向象形,走向具体,然后再走向具体中的抽象。(即简单→复杂→简单,抽象→具体→抽象,具体说来则是:刻划符号→象形→组合象形)文字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它的真正 体格已被确立,剩下来的是如何进一步成熟、完善的问题了。

C思考与练习D:
1.为什么说中国汉字能构成书法而其它欧美国家的标音文字却不具备这种可能性?它反映出 “书法”这一对象的什么规定性?
2.象形和指事符号之间的前后之争,反映出哪两种截然不同的史观?
3.文字的传达意义准确与书写便利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它们在历史进程中各表现出什么样的需求?这种需求之间有无内在联系?
4.为什么研究书法史要从文字起源开始?请提出具体的证明。
5.以陶文和象形文字为例,具体证明汉字在前书法时期从刻划符号走向象形再走向组合象形即会意的过程,并对每一过程的理由、目标、作用等进行具体解说。请注意这是一个史的论述,它基本上应该有一个断代史的骨骼构架,因此不能作为一般的学习体会来对待,要收集更多的古文字史料进行归结整理。最好有各组文字的实例。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关于文字的起源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