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辰与木待问:状元名公的书法

2015-11-03 00:24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汪应辰与木待问:状元名公的书法

宋室南渡,自建炎二年(1128)开进士科取士(李易榜),至咸淳十年(1274)王龙泽榜,前后凡四十九榜,总取进士人数约为22300名。仅就四十九名状元而论,后世书名最高者,当属绍兴二十四年(1154)榜的张孝祥,其余如张九成(1132)、汪应辰(1135)、刘章(1145)、王十朋(1157)、梁克家(1160)、木待问(1163)、陈亮(1193)、文天祥(1256)等,也多有书迹传世,或以善书留名。而其中的汪应辰和木待问两位,大体代表了书法史上的两种书家典型。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登第时高宗赐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榜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九年(1139),因上疏反对议和,件权相秦桧意,出为建州通判,遂请祠。归寓常山(今属浙江)永年院,专事讲学。秦桧死,起复,先后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又召为吏部郎官,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1159),召除秘书少监,迁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1162)九月,知福州。隆兴元年(1163)七月,除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二年七月,除敷文阁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乾道四年(1168)冬,人觐陛对,召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旋因言事多与朝议不合,力求去。六年(1170),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力疾罢归。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谥文定。著有《文定集》五十卷,早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辑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嘉靖夏浚刊本传世。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文定集》二十四卷,中有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少从喻樗、张九成、吕本中、胡安国等人游,年甫十八即中状元,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讲学浙东,又与吕祖谦、张栻等相友善。汪应辰于朱熹为从表叔,汪氏知福州期间,两人常相往来论学,期间朱熹的老师、年迈的延平先生李侗就是被汪氏接到福州居住,并卒于帅治。汪应辰精于义理,乐善好贤,被学者称为玉山先生。

汪应辰善书法,传世书迹凡两见:一是墨迹《中庸毕工帖》,纸本,行草书,受书人为“子东学士丈”,故又名《子东学士帖》,曾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一四、《平生壮观》卷三、《大观录》卷七、《墨缘汇观·法书》卷下;人藏清内府后,作为《宋人法书》第四册作品之一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并摹刻于《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三册有影印。关于这件书札,徐邦达考订为致同年关注(字子东,杭州人)之书,时间约在绍兴五年(1135)七月至六年(1136)八月间。若徐考可信,是为汪应辰早年之书。另一,乃汪应辰辑刻《西楼苏帖》卷末自跋,书于乾道四年(1168)三月,行楷书,乃其晚年之书。关于汪氏书法,后人鲜有谈论。据传世书迹考之,受颜真卿书法影响较为明显。这一点倒也与朱熹相暗合。

汪应辰在书法史上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书法艺术,而是因为他在帅蜀期间,竭力搜访苏轼的诗文、书信遗墨,陆续刊石置于成都府治西楼下,并于乾道四年(1168)三月,最终完成了《东坡苏公帖》三十卷,也即俗称的《西楼苏帖》,成为历史上辑集苏轼书法最多、摹刻最精、传世最早的苏轼书法的个人集帖。传世《东坡苏公帖》虽然不见完帙,仅见六册八十余帖,可能只有当年所刊者的半数,但也为后世保存了数量可观的东坡书迹,成为研究苏轼书法艺
术乃至中国书法史的重要材料。

木待问(1140-1212),字蕴之,永嘉(浙江温州)人。早年师事乡贤郑伯熊(敷文先生,1124?-1181?)。以好学而得容斋洪迈(1123-1202)赏识,以女妻之。隆兴元年(1163),应礼部试,摧为“省元”(第一名),因是年孝宗皇帝在“谅    ”(人主三年之丧)之际,故不临轩亲策,而以省元为状元。乾道六年(1170),任洪州通判。八年,五月除校书郎,七月又兼国史院编修官及实录院检讨官。九年,二月为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二月为著作郎。淳熙二年(1175)四月,丁忧守制。四年十一月(一说五年三月),复除著作郎。六年二月,为起居舍人。九年七月,以中大夫兼太子詹事。绍熙四年(1193),出知宁国府。庆元元年(1195)十二月,以中奉大夫、显谟阁待制除知福州。二年十一月,以新知湖州改知婺州。嘉泰二年(1202)三月,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官至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卒于任,赠少师。墓葬枫林故居东南田园之中的白石墩。原有《抱经集》三卷,久佚。《宋诗纪事》卷五二录其二首。《乾隆温州府志》卷二0《人物·文苑》有传。

木待问可谓早年成名。其中状元时二十四岁,仅略高于年十八中状元的汪应辰、年二十三中状元的张孝样两位知名前辈。木待问有诗文之名,与杨万里相友善,故其诗风也近诚斋,以雅健工细、婉曲多致见长,喻良能、崔敦诗等也对其诗文有所推扬。或许由于少年得志,自视甚高,宽于自律,尤其是在出守一方之任中,不但几无政绩可表,更以“天姿浇薄……不务节省”,“子弟宠妾纳赂,颠倒是非”而屡遭劾问。至于学术,晚年也无进展,被《宋元学案》指为:“待问以大魁,官至侍从,然无所表见,其于师门九等人表,当在下中“。可见其人虽有才华,但人品不高。有碍进取。

汪应辰与木待问:状元名公的书法2

木待问工于书法,其最显赫的书法业绩是乾道年间供职秘阁时,曾为省中诸景“蓬峦”“鹤砌”“穿鞠迳”“迎曦”“采良”“茹芝”“涤砚涧”“灌缨”“射圃”“延门”“绎志”等十一处手书题写牌、榜,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包括米友仁、范成大等在内的所有题写者。遗憾的是,上述木氏书迹无一传世,后人也就无从评判。但据其在翰墨高手云集的秘书省,能赢得如此多的题写机会而言,应该可以想象的一点是,当年的木待问书法水准是得到上至孝宗皇帝、下至馆阁群儒的公认的。

木待问传世书迹,笔者目前仅有一见,那就是《凤墅帖》卷十五“南渡续魁帖”中所摹刻的《谦施帖》。这是一件劄子,结衔“中大夫”,或为淳熙九年(1182)或十年(1183)的“春间”之笔。从其行中兼楷的用笔、稳中见媚的结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取法钟、王的来历,一如其诗而有“雅健工细”之态。其书在当时不取苏、黄、米之时尚,而能上溯魏、晋,自属可贵。

木待问的书法“源泉”,可能就来自于当时风行的官本法帖,也可能受到前辈陈与义(1090-1138)手迹的影响。淳熙七年(1180)正月十四日,时为试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的周必大,应时为起居舍人的木待问之请,为木氏所藏陈与义《法帖音释刊误》手稿撰写了一则题跋:

德寿皇帝尝论:近世《绛帖》已少,钱希白所临《潭帖》为胜,《临江帖》失真远矣。又:《淳化帖》、《大观帖》,当时以晋唐善本及江南所收帖择善者刊之,风骨意象皆存。今观故参知政事陈与义为侍从时,奉诏定《法帖》十卷释文一册,其问稍辨刘次庄之误,殆《临江》或《潭帖》欤?陈公字画清简,类其诗文。绍兴初独步中朝,故特承善诲,知人则哲,兹可觌其绪余。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汪应辰与木待问:状元名公的书法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