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迹与书史:传世代表作及后世评价

2015-11-02 16:13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陆游书迹与书史:传世代表作及后世评价

为能全面展示陆游书法艺术的特色,现将陆游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品简要概述如下:

1.《焦山题名》摩崖石刻   隆兴二年甲申(1164)闰十一月廿九日,陆游与韩无咎等踏雪游焦山,观《瘗鹤铭》,并以正书在崖壁题下十行五十八字纪游。又过二月余,即乾道元年(1165)二月三日,圜禅师为刻题记于石,陆游再次以行楷题记二行十四字。全篇自此完貌。

此摩崖石刻,或称《陆游书踏雪观瘗鹤铭题记》、《焦山题记》、《浮玉岩题名》等。题名文辞未见《渭南文集》,而在《焦山志》、清韩崇《宝铁斋金石文跋尾》卷下、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0七等有著录。题名中所涉及之同游者:何德器,名侑,号存斋,处州(浙江丽水)龙泉人,曾差监镇江府库部大军库、镇江府粮料院,累官大理寺丞、知漳州等,著有《览古诗断》二卷(杨万里为之序)。张玉仲,未详何人。韩无咎,名元吉,号南涧,陆游至交好友,官至吏部尚书,著有《南涧甲乙稿》、《桐阴旧话)等。刻石者“圜禅师”,又称“圆禅师”,乃焦山淡庵长老定圜也。

2.《钟山题名》摩崖石刻    在《焦山题名》刻立半年后,即乾道元年(1165)七月初,陆游因改赴隆兴通判任,途经建康(江苏南京),曾冒大雨独游钟山定林庵,并留字壁间,不久便为“后人移刻崖石”。该摩崖字迹,体势与《焦山题名》相仿佛,惟其刻手低劣。原石湮没既久,后经清人访得,并著录于《江苏金石志》、《江苏金石记》等,遂有拓本传世。

3.《苦寒帖》墨迹     纸本,行书。又名《仲躬苦寒帖》,乾道四年(1168)书。本帖受书人为曾逮(字仲躬,曾幾次子),时在户部任职。可与《野处帖》相参见。作为《宋贤遗翰》册作品之一,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现藏故宫博物院。

4.《清秋帖)墨迹      又名《与原伯帖》、《致原伯帖》,系陆游与曾逢书一则。纸本,行书。此帖晚明曾先后归项元汴(子京)和何元朗,在明末至清初历经《吴氏书画记》卷五、《平生壮观》卷三、《装余偶记》卷七等著录;入清内府后作为《宋诸名家墨宝》册作品之一(第十九幅)编入《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并刻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道全集》第十六册、《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一册等有影印。

原帖未署年月。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受书人曾逢(字原伯)为曾幾长子。帖中称曾原伯为“知府判院”,时曾逢出外在某州通判任上。又,帖中有“游八月下旬方能到武昌……在当涂见报,有禾兴之除”云云,故是札当作于乾道六年(1170)夏秋自山阴赴夔州军州事通判任道中所作,时陆游在当涂至武昌途中。参据《人蜀记》等可知,是札当书于七月下旬致八月中旬间。从此札及前此数札中可看出,陆游在乾道年间的书札甚有苏轼之书风。

5. 《北齐校书图卷》墨迹      纸本,行书。此为传唐人阎立本画《北齐校书图卷》后之题跋。自署作于“淳熙八年(1181)九月廿日”。画卷并卷后题跋情况曾见清人吴升《大观录》卷一一、安岐《墨缘汇观·名画续录》、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三十七册、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一等著录,其中又以吴氏、李氏、陆氏之著录最为详细。综合以上四家著录,清人所见图卷之后有南宋题跋者五人,依次为范成大(无纪年)、韩元吉(淳熙八年正月庚申)、郭见义(无纪年)、陆游、谢谔(淳熙十六年八月十日)。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6.《野处帖》墨迹     纸本,行书。又名《仲躬侍郎帖)、《与仲躬帖》、《拜违言侍帖》,系陆游与曾逮书一则。可与《苦寒帖》相参见。本札当书于淳熙九年(1182)正月十六日,时陆游正闲居山阴故里,而曾逮在户部侍郎任。本札书法遒丽,虽有东坡笔意,然下笔自然而出己意。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朱熹所云:“务观别纸,笔札精妙,意寄高远。”即是指陆游在这一时期的书札笔迹。此帖曾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一四、《平生壮观》卷三、《大观录》卷七、《装余偶记》卷六、《墨缘汇观·法书》卷下等书。入清内府后,作为《宋人法书四册》第三册作品之一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并刻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三册有影印。

7.《盛热帖》墨迹    又名《候问帖》。纸本,行书。原帖未署年岁。帖中结衔称“朝奉大夫、主管成都玉局观”,考淳熙九年(1182)夏,陆游“台评岁满”后除朝奉大夫、主管成都玉局观;淳熙十三年春,除朝请大夫、知严州。故论者以为是札当书于淳熙九年夏以后,晚于《野处帖》;在淳熙十三年春以前,早于《尊眷帖》,系陆游奉祠闲居山阴四年间所作。味帖文意及是札末称“劄子”,论者又以为当为陆游致某一“同里门”之位在“公卿”者。再,帖中有“其详则属之曾仲躬侍郎面禀“云云,此处对曾逮(仲躬)之称呼同《野处帖》,均是“侍郎”,故两帖所作时间当相去不远。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以为“此帖可能是给史浩的书札”。

本帖现藏故宫博物院,曾见北京文物出版社《宋人书翰》册影印。笔者以为此帖真伪或有疑问。如,此帖未见包括《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石渠宝笈 》等在内的明清书画典籍著录,察其笔迹亦颓疏可鄙,且名“游”之字前后差异显见,是为陆游传世诸札中罕见之例。又,本札用笔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名为陆游《道中帖》相类。故疑其为伪作或后人临仿本。

8.《怀成都十韵诗卷》墨迹     纸本,行书。又名《自书诗翰卷》,系陆游应从兄陆沅之请而书自作七言《怀成都十韵》诗一首。所书《怀成都十韵》诗存见于《剑南诗稿》卷一O。以本卷文字与《剑南诗稿》相校,惟第四行“分朋”,《剑南诗稿》作“分明”,余无殊。从卷后跋语“省庵兄以此篇在《集》中稍可观,因命写之”云云观之,陆游对本卷诗书似乎均较为满意。本帖流传有绪。帖中有“原博”、“真赏”、“商丘宋荦审定真迹”、“陈宗后印”、“子万”等私家鉴藏印记,曾见清初《装余偶记》卷二著录。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本卷后纸有明人七家题跋,依次为:昆山陆釴,黄岩谢铎、程敏政,震泽王鏊,太原周经,吴人杨循吉,长洲沈周。此七跋,应该均在得观吴宽(字原博)所藏本卷后陆续所题。在明末,本卷曾归无锡华夏“真赏斋”庋藏。在清初,经宋荦审定。入清内府后藏御书房,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内府诸印,编入《(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一。现藏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宋代书法》卷有影印。

本卷未署所书年月,历代题跋、著录等亦未暇详考,仅有“此纸乃其退闲时所笔”(卷后陆釴跋语)云云。《怀成都十韵》诗作完成于淳熙五年(1178)冬,乃陆游自成都归山阴三山后不久所作,被誉为“东归后第一篇怀蜀之作”。但从本卷款语来看,当为陆游闲居山阴时所书,但不可能书在作诗之年。考之陆游行历,其自淳熙八年(1181)三月为臣僚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此后闲居山阴凡四年余;直至淳熙十三年( 1186)春,得除朝请大夫、知严州,七月初抵任。故本卷很可能书在闲居山阴的四年中,而此时陆沅亦在“杜门绝交游……不复言再仕”的闲居之时。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考云:“论书法与下录五十八岁时所作的《野处帖》有些相近。但‘游’字签名‘子’字直钩还上缩(晚年多下伸),可能在五十八岁以前所写。”纵观陆游传世书迹,与本卷书法相近者尚有淳熙八年九月所作《北齐校书图卷跋》和淳熙十三年七月以前的《尊眷帖》。因为是“纯粹”的书法创作活动,又是遵命为自己所尊重的从兄所写,故而用笔、结字,
均写得极为用心。如果抛开此卷在结体、用笔上使用了较多的章草字法、笔法而不论,那么它似乎更近《尊眷帖》。因此,我们认为它的创作时间约在淳熙九年至十二年间(1182-1185)。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陆游书迹与书史:传世代表作及后世评价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