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帝王、后妃的书法

2015-11-01 19:45 评论 0 条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南宋帝王、后妃的书法

根据传世书迹和相关文献所作的考察看,南宋诸帝、后妃的书法,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高宗书风的深刻烙印。甚至连部分后来留名书史的宗室子弟,其书风的形成也多与他们早年取学高宗书法的经历有关。

(一)宋孝宗及其他诸帝的书法

赵构书法影响南宋诸帝,不仅传世书迹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南宋以来较为详备的书学著作也多记载这一事实。如,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历代帝王帖》和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宋·都钱唐》等。兹据《书史会要》所记,摘要如下:

孝宗,讳眘,太祖宗派秀王之子······书有家庭法度。
光宗,讳谆,孝宗第五子。亦能书。
宁宗,讳扩,光宗长子······书学高宗。
理宗,讳昀,宁宗侄······其书亦从高宗家法中来。
度宗,讳禥,理宗侄······书法体制,不失家教。

至于南宋最后三帝,在位时间总共不过五年,且均属幼帝早殇,故略而不计。以上诸帝中,以孝宗的书艺为最高,正是缘于高宗的亲自教诲。

孝宗赵眘(1127-1194),初名伯琮。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建炎元年十月出生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绍熙五年六月卒,葬于永阜陵。

父秀王赵偁,生母张氏。其世系房支单传如下:

宋太祖赵匡胤→秦王德芳→英国公惟宪→新兴侯从郁→华阴侯世将→庆国公令譮→秀王偁。

绍兴二年(1132)五月,高宗因元懿太子早薨而未有后,诏选伯琮养于禁中。次年二月,赐改名瑗。五年五月,封建国公。十二年正月,封普安郡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三十年二月,立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四月赐字符环。绍兴三十二年(1642)五月,改名眘。六月四日立为皇太子,九日高宗亲笔赐字元永;十一日高宗行内禅之礼,赵眘登基。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传位于光宗,自称太上皇,退居重华宫。在皇帝位凡二十八年。

五岁就选养于宫中的孝宗,其书法受到了高宗皇帝的直接训导与严格要求。据李心传跋记:“尝闻普安、恩平宗藩并列之时,上各赐以所临《兰亭》而批其后云:‘依此进五百本。’其后,重华书七百本上之,而恩平讫无所进。盖勤殆之分,天命之所以去留也。”可见,束发前后,出就外第之前,尚未立为皇子的赵瑗,就以高宗所临《兰亭序》为学习对象,有过连续对临七百本的经历,他也因此等“勤勉”之举而赢得高宗的垂爱,以致后来被选定为皇子,进而有机会继承皇位。好在孝宗当朝,政绩尚可,开创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因此,这也算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虽然历代著录资料中的赵眘书帖和书事并不少

虽然历代著录资料中的赵眘书帖和书事并不少,但他的传世书迹却不多。从传世仅见的几件书法墨迹看,孝宗书法比其后的任何一位南宋帝王都要肖似高宗。比如,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泥金草书绢本《后赤壁赋卷》,向被传为高宗晚年或徽宗早年书迹,而近世书画鉴定家则考订为孝宗所书。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今在美国的绢本《七言绝句团页》也曾被误记高宗所书,近世书画鉴定家则考订为孝宗御笔。可见,孝宗与高宗的书迹是如此接近而难分辨。其书风总体上较高宗略显丰腴,行书仍偶露米芾笔意,草书则相对圆融自如一些。除墨迹之外,《三希堂法帖》第八册摹刻有隆兴二年(1164)中秋行书赐曾觌的《政道帖》,淳熙年间御制正书赐明州(宁波)德光和尚的《和灵隐长老诗偈》、《赐问佛照禅师语》和行书赐明州天童寺的“太白名山”四大字等碑刻。

孝宗作为高宗亲自考察选定的接班人,其书法行为和书法观念也与高宗一脉相承。一方面,他在当政时期也像高宗一样,尝以宸翰赐宰执大臣和新第进士,先是以太上皇宸翰相赐,后来也以亲写题榜、亲笔御札、亲书经史等相赐。隆兴二年(1164),孝宗于德殿御制御书《武经龟鉴序》赐建康都统制王彦,王彦刊石立于本司。乾道八年(1172)二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孝宗皇帝连下亲书手救二道以赐虞允文,这就是现归台北林氏兰千山馆所藏的《乾道御札二通》。另一方面,孝宗在书法观念上忠实于高宗,不仅多次在宣示太上皇宸翰时大唱赞歌,而且也亲写高宗论书语录,如传世墨迹《法书赞》即是,其内容涉及王羲之、王操之、怀仁、虞世南、怀素等书赞,其中“王羲之书赞(《兰亭》)”一条,辞曰:“右军笔法,变化无穷;禊亭遗墨,行书之宗。奇踪既泯,石刻亦工;临仿者谁?鉴明如铜。”与俞松《兰亭考》卷二著录的宋高宗在绍兴十年庚申(1140)所作的“复古殿《兰亭赞》”内容完全相同。由此,就使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孝宗所书《法书赞》,不仅内容可能全部为高宗所作,可能连书法本身也是出自临写高宗书迹。

其余诸帝号称能书,但总体一代不如一代。唯一稍见例外的是理宗赵昀(1205-1264),其书法虽“亦从高宗家法中来”,但据传世书迹考察,已见有别于高宗书风的地方,即楷书可能受到了当时名满大江南北乃至东瀛的张即之(1186-1266)书风的影响,行草书笔锋外露,姿势稍媚。

(二)吴、杨二后及南宋后妃的书法

南宋诸朝皇后、贵妃中多善书者,而且她们的书法也与高宗貌似。显然,高宗尝书经卷、诗扇、临古法帖等以赐后宫,成为了她们学习书法的范本。依赵宋皇室习惯,禁中内夫人往往受命为皇帝代书,因此字学当朝皇帝而能肖似,是后宫夫人的必修课。据李心传记:

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人主亲御翰墨也。祖宗时,禁中处分事付    外者,谓之“内批”,崇、观后,谓之‘’御笔”。其后,或以内夫人代之。近    世所谓“御宝批”者,或上批,或内省夫人代批,皆用御宝。又有所谓 “亲笔”者,则上亲书押字,不必用宝。

又据元人王祎的记载:

宋制:天子御书札付外,谓之“内批”,又谓之“御笔”,其词多词臣    所拟进,而皆内夫人所代书。所谓“御宝批”者,则或上批,或内夫人    批,皆用御宝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所谓“亲笔”者,则上所亲书,或加押字,不用宝也。今观熙陵赐丞相张文定公齐贤母子二札,前一札辞意字画甚古雅。不用    御宝,盖亲笔也;后一札词既温畅,字亦秀润,复识御宝其后,盖御宝批也。习典故之学者,必有考于斯。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南宋帝王、后妃的书法 |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分类:中国书法理论知识库 标签: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